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一个注定要被铭记的年份,俄罗斯终于将黑瞎子岛的一部分归还给了我们中国。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是对过去的圆满交代,更是中俄-+4两国友好关系的有力见证。

黑瞎子岛的回归之路并不容易,它背后有着数不胜数的弯弯绕绕与利益纠葛。

那么,俄罗斯怎么就愿意将岛屿还给我们?

中俄两方在这上面究竟做了哪些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20年就过去了,这座备受两国青睐的小岛又发展得怎么样了?

备受青睐的岛屿

黑瞎子岛,这名字一提起来,就感觉一股子野性和力量。就是这个小岛,就像一颗亮晶晶的宝石,镶嵌在我们祖国版图最东边,是我们无法舍弃的一部分。

它静静地守着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点,见证了咱们国家一天天繁荣起来。但是,关于黑瞎子岛的归属权,其实并非一直属于我们,也曾辗转于其他国家的手上,但好在最后还是回归了中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切还要从最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瞎子岛,这个名字来得巧妙、生动,因为这座岛确实与黑熊密切相关。很久以前,这岛上经常有黑熊出没,占据了岛上大部分空间,于是这座小岛就得了“黑瞎子岛”这个响亮的名字。

回顾历史,黑瞎子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地盘。明朝那会儿,这岛上就有人的踪迹了。根据《抚远县志》里的记载,在1411年到1433年这一段时间中,明朝的大太监亦失哈就曾带船队过黑龙江,经过了这座岛,开始了做边境巡逻和做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用多说,这些记载足以说明,从那个时候黑瞎子岛就是我们的地盘,而且咱们的老祖宗对这片土地感情特别深。

但是,历史总不会一直风平浪静。到了清朝晚期,国家弱了,外敌也多了,黑瞎子岛的命运也开始波折。1854年,清政府为了守边疆,在岛东北角设了边防哨卡,这其实也能说明咱们中国当时是管着这岛的。可好景不长,沙俄那时候正往东边扩张,他们看上了这块宝地。

1858年,沙俄趁清朝弱,逼清政府签了《中俄瑷珲条约》,这条约把黑瞎子岛和其他大片土地都划拉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儿对中国来说,虽然是挺丢人的,但那时候的中国政府没办法。这岛就这么离开了祖国的怀抱,成了民族的一个痛。

后来,沙俄没了,苏联接管了黑瞎子岛,但中俄之间的纠葛还没完。1929年,中国东北和苏联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打起来了,黑瞎子岛也卷进去了。那年9月29日,苏联军队占了岛,这一占就是7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79年里,黑瞎子岛变化相当的大。苏联在岛上建了军事设施、农场、工厂,岛上的环境和文化都变了不少。但不管怎么变,我们心里清楚,黑瞎子岛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黑瞎子岛离开祖国这么久,但中国人一直没忘,好多人为了这岛努力、斗争,盼着有一天能把它收回来。那么,这座珍贵的岛屿是如何回到中国的怀抱中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之路困难重重

20世纪中叶,中苏两个大国的关系就像是暗藏玄机的海面,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又波涛汹涌。

在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里,黑瞎子岛成了两国关系中的一块试金石,它不仅仅是一块地的争夺,更是两国历史、文化和国家利益的交汇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这么好的岛屿谁不想要?中苏两个在这个事情上可以说是吵翻了天,但争吵也没什么实际作用,平和的解决岛屿的主权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于是,到了1964年,中苏两国坐下来,开始认真讨论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两国都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但是,好景不长,事情没有按着想象中那么发展。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突然爆发,这一道突如其来的风暴,让原本就敏感脆弱的两国关系更加紧张,黑瞎子岛的谈判也因此搁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会儿,苏联还开始往黑瞎子岛上增派人手,这不仅让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苏联的强硬立场和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中国只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但历史就像大海一样,总有潮起潮落。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苏两国的关系也开始慢慢回暖。双方再次回到了谈判桌前,1987年,中苏两国就国界问题开展了第三次谈判。这次谈判不同于以往,双方都更加认真,更加有诚意,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苏联解体,中俄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新的历史背景下,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决定成立联合勘界委员会,共同完成最后的勘界工作。这不仅标志着双方在解决边界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也为黑瞎子岛的回归开启了序章。

但是,解决黑瞎子岛问题的过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实际操作中,两国如何平衡各自的利益,如何处理岛上的居民问题,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大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中俄双方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艰苦谈判。在这些谈判中,双方都拿出了相当大诚意,通过深入的交流,相互的理,互谅互让,逐步缩小了分歧,最终达成了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中俄双方终于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黑瞎子岛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黑瞎子岛的回归,也象征着中俄两国在解决边界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黑瞎子岛的回归,不单单是对过去几十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两国关系的美好期待。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俄两国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同时,愿意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分歧的决心和智慧。当然,岛屿的回归也意味着中俄两国的关系开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现在,20年过去了,黑瞎子岛又是怎样的面貌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瞎子岛新面貌

详细分析一下黑瞎子岛,就能发现这岛可不简单。由好几个小岛组成,像银龙岛、明月岛等等,整个面积得有350平方公里。这里不但地理位置特别,自然资源也丰富得很,生态环境保护得特别好。

岛上的自然环境非常美,江水、湿地、森林应有尽有,给各种水鸟和鱼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家。我们中国政府自然也特别重视这里的生态保护,专门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严格保护岛上的野生动植物,主打的就是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经济当然也不能落下。因此,黑瞎子岛也在尽力在搞旅游开发。政府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搞了一系列旅游项目,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个地方。

游客们来这里可以欣赏江景、体验渔家文化、品尝江鲜,感受黑瞎子岛的魅力。过去与世隔绝的小岛现在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黑瞎子岛回到祖国怀抱,岛上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有句话说的好的,要想富先修路。政府投了不少钱,新建了道路、桥梁、码头,四通八达,岛上的交通相当便捷,游客们玩起来也方便多了。

另外,由于黑瞎子岛自身地理位置特殊,岛上的经济主要是农业、渔业。

农业上,大豆、小麦这些作物种得不错,既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要,也能将其卖到岛外,增加一个收入渠道。

渔业资源也丰富,特别是黑龙江的鲟鱼和鳇鱼,味道鲜美,营养高,可以用供不应求来形容。居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一双手过上不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间依旧能够享受一下岛上的娱乐设施,幸福感直线上升。

至于学校、医院这些大众最关注的社会服务设施,也是进行了一番升级,居民们在岛内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不必为了这些到处奔波。

在文化活动这一方面,不得不提的是,虽然过去中苏两国因为岛屿归属问题争得不可开交,但这也给了中苏两国文化交融的机会。

时至今日岛上还经常举办中俄文化交流节,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黑瞎子岛是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这里的活动让两国文化和谐共生,游客们在这里能感受到中俄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黑瞎子岛的回归是中俄友好关系的见证。两国政府还一起推动黑瞎子岛的开发和保护,搞了一系列合作项目,让这里成为中俄合作的典范。

未来,黑瞎子岛还会继续发展,政府会加大对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投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岛上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黑瞎子岛也会继续在中俄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关于黑瞎子岛的归属权问题,正是应了那句话——凡事都具有两面性。

对于中国而言,本就是属于自己的岛屿,一朝被他国占有,其中的酸楚滋味自然不用多说,这肯定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但好在岛屿最终还是回到了我们的怀抱,过往因为丧失主权受到的屈辱也转变为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开端,一切又变得明朗了起来,归属权的问题反倒是造就了黑瞎子岛独有的文化魅力。今后,中俄两国的合作或许会更为密切。

  • 作者: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