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立国之战,中国方面先后投入了240万的兵力参战,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期间先后有6个兵团在朝鲜作战。这6个兵团的司令均由解放军中的一些年轻将领担任。本文就跟大家一起再来回忆一下当年的这些志愿军兵团司令员们。

1、第十三兵团司令员邓华

第十三兵团是最早入朝的一个兵团,也是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入朝时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和第66军共计6个军约25万人,由原四野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担任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邓华,湖南郴县人,参加革命后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1师和红2师政治委员,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和第4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野7纵司令员、第44军军长、第15兵团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上将

朝鲜战争爆发后,邓华与十三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对调,出任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率领25万大军先期出征朝鲜。在朝鲜,邓华协助彭老总指挥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彭老总回国后,邓华又出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战役。

1954年,邓华从朝鲜回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相继担任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9年受彭老总的牵连,邓华被下放到四川出任四川省副省长,基本上淡出了军界。1977年复出后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0年在上海病逝,终年70岁。

2、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与王建安

志愿军第九兵团是第二个入朝参战的兵团,由三野第九兵团改称而来,由宋时轮担任兵团司令员,率领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三个军15万大军入朝,参加了第二次战役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参加革命后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0军和红28军军长,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野10纵司令员、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时轮上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宋时轮率领第九兵团紧急入朝参战,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并全歼美军“北极熊”团,之后又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秋回国。

回国后,宋时轮基本上都在军事教育上,先后担任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1991年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王建安,湖北黄安人,参加革命后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88师政委、红4军政委等职,抗战时期担任过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野山东兵团副司令员、三野第七兵团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建安上将

1952年9月,王建安入朝参战,接替宋时轮担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春因病回国,之后相继担任了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和福州军区三个大军区的副司令员,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3、第三兵团(代)司令员陈赓,王近山和许世友

志愿军第三兵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改称而来,由陈赓担任兵团司令兼政委,下辖第12、第15、第60三个军,于1951年3月18日入朝参战。

陈赓,湖南湘乡人,关于他的事迹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陈赓在越南帮助越南人抗击法国鬼子,援越抗法结束后,陈赓回国北上又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入朝参战,之后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并兼任志愿军三兵团司令。

1952年6月陈赓奉命回国,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院长,之后几年陈赓一直忙于军事工程学院的事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在上海病逝,年仅5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大将

王近山,湖北红安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1军第93师师长,因打起仗来不要命,所以有“王疯子”的称号。抗战时期担任过769团团长、386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二野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等职。

1951年,王近山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一职,由于陈赓因病未能到职,所以第三兵团实际上由王近山指挥,之后王近山又担任第三兵团代司令员。回国后王近山担任过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中将

许世友,河南新县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4军军长,抗战时期担任过386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野九纵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等职。1953年许世友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54年回国。

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相继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司令员,1979年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的战役,1980年担任中央军委常委,198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上将

4、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韩先楚、黄永胜

志愿军第19兵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改称而来,由杨得志担任司令员,下辖第63、第64、第65三个军。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二师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115师685团团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上将

1951年2月,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入朝参战,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之后又相继担任了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回国后杨得志担任过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和昆明军区三个大军区的司令员。

1979年杨得志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战役,1980年接替邓公担任总参谋长,同时还担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顾委常务委员等职,199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韩先楚,湖北红安人,著名的“旋风司令”,红军时期担任过红78师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344旅代旅长、新3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野三纵司令员、第40军军长、十二兵团副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上将

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是首批入朝的将领,当时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三兵团副司令员,1952年7月接替杨得志担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3年4月回国。

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相继担任过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军管会主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8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黄永胜,湖北咸宁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2师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司令员、第45军军长、第14、13兵团副司令员等职,1950年担任第13兵团司令员。

1953年黄永胜入朝参战,担任第19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可是后来他却走上了歧路,毁了自己的后半生,1983年在青岛病逝,终年7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永胜上将

5、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杨勇

相比于前几个兵团,第20兵团的实力显得有点弱小,仅有67军和68军,因为第66军一开始就跟随13兵团入朝了。

杨成武,福建长汀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一师师长兼政委,抗战时期担任过115师独立团团长、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第20兵团司令员等职。

1951年杨成武率领第20兵团入朝参战,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防御作战。回国后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杨成武相继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解放战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等职。2004年杨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上将

杨勇,湖南浏阳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1师和红4师的政委,抗战时期担任过115师独立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二野第五兵团司令员等职。

1953年5月杨勇入朝参战,担任第20兵团司令员,指挥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之后又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8年10月回国。之后相继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勇上将

6、第23兵员司令员董其武

第23兵团是三个起义兵团中唯一一个入朝作战的兵团,入朝部队下辖第36、37军,入朝后主要担任后勤保障任务。

董其武,山西河津人,在国军中从低级军官做起,一路做到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1949年9月率领绥远国民党军政人员4万余人起义,实现了绥远和平解放,创造了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

1951年9月率部入朝,担任机场修建等军事任务,回国后担任第69军军长,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其武上将

小结:

志愿军6个兵团的司令员们除了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被授予中将以外,其余所有的兵团司令均被授予上将及其以上军衔,尤其是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后来他们大部分人在军中的地位也很高,在此,向伟大的志愿军将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