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仓纳粮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仓廪实,天下安。眼下,全国夏粮陆续迎来丰收,夏粮收购也在有序推进。近日,位于南安官桥镇的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开始组织夏季新粮装粮压仓。

在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现场,新建的20座40多米高的浅圆仓被分成三排,明黄色的新衣像熟透的麦穗,预示着五谷丰登的好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负责人 卓芳华

粮库采用国内先进的平底落地式浅圆仓仓型,这也是目前省储备粮公司在全省唯一一个全部采用浅圆仓仓型的粮库。

在粮库的入口处,一辆辆载满麦子的大货车正持“一卡通”有序进库。过磅称重后,这些从全国各地运送过来的小麦还要经过一道严格的“体检”工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仓储科科长 连学进

小麦入库之前,要对样品进行取样化验,主要检验小麦的品质指标和质量指标,小麦的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三等以上标准,才能入仓储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体检”数据,还会通过“一卡通”录入到储粮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这就相当于每车粮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档案”,实现全程可追溯。紧接着,一车车体检合格的粮食被运送到卸粮站进行装卸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负责人 卓芳华

粮食进入卸粮站后,它经过卸粮的皮带机到达工作塔,工作塔在7层设有一个缓冲斗,它能够有效控制进粮的流量,之后它会进入6层的圆筒初清筛,去除大的杂质,接着进入5楼的组合清理筛,去除中杂跟小杂。粮食清理完杂质,它再经过仓顶的多点位卸料皮带机实现进仓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经过一系列工序筛选后的小麦,就完成了入库之旅。

那么小麦归仓后,又是如何保存的呢?卓芳华告诉记者,按照我国储粮生态区划分,该粮库处于第五区,气候湿热,储粮难度大。目前粮库采用的科学储粮方式,可以有效延缓粮食“衰老”,保证粮食的营养和新鲜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负责人 卓芳华

根据当地目前的气候特性,采用了机械通风降温系统、空调控温技术以及谷物冷却系统相结合的储粮方式,同时设置多点防分级系统,防止粮食分级现象的发生。在仓顶倒挂的布粮溜槽,利用多点进料,将物料送到不同区域,使粮食从不同的点位进行落料,有效地延缓粮食分级,防止杂质在单一点聚集,避免杂质因为聚集而导致粮食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科技”让粮仓安全感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创下新高,要将这些粮食及时、安全地收储到库,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在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随处可见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有了这些“黑科技”的守护,仓廪里的粮食才能安全感满满。

眼前这个名叫“小高”的智能机器人就是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新配备的自动巡检车,在工作人员发出指令后,它便开始在粮库周边巡逻站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负责人 卓芳华

自动巡检车配备了四大功能:一是热成像技术,它在夜间巡逻时,可以对外来闯入人员预警;二是远红外技术;三是磷化氢泄漏的预警,在巡逻过程中,如果发现磷化氢气体泄漏,它会自动报警;四是人脸识别功能,如果遇到外来闯入人员非粮库工作人员,它会自动报警。

据介绍,这辆自动巡检车可以24小时作业,而且还会自动充电,充一次电大概可以持续工作2天。

在每个粮仓内,还安装了传感器和24小时监控设备,有了这一个个“千里眼”,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就能够实时远程观察仓库储粮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EC设备安装负责人 李科

监控设备有800万像素,它的变焦功能特别强大,通过变焦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地上笼的每一个孔隙。后期粮食进仓后,将粮食画面放大能够更好地观察虫害,包括粮食表面的现状,在不用人为进仓的情况下,可以关注到仓内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粮库中的“黑科技”还远不止于此。据了解,粮食从卸车到进仓生产采用以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和HMI(人机界面软件)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操作员在选择流程后,系统会收到启动的命令,然后按顺序自动启动流程中的设备,粮食进仓完毕后就会自动停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报警记录、操作记录、运行记录、储存粮食的数据以及电力数据等等,将由控制系统自动记录并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储备粮泉州直属库负责人 卓芳华

粮库目前的智能化系统贯穿粮食从入库一直到仓储、出库的整个环节,能够实现粮食出入库、粮食仓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进而逐步达到管理现代化。智慧粮库系统也对接了省内平台,能够协助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加便捷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能,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实现政令畅通、信息真实、远程可控,打破时空与地域的界限,为地方政府管好手中粮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提供先进高效的科技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陈梅萍 林毅 黄加洪

通讯员:卓芳华 | 编辑:陈安妮

一审:尤逸群 | 二审:苏敬元 | 三审:蔡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