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年均增长近6%,“重仓”海洋早已成为广州城市规划发展的战略共识。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回顾广州的城市发展历史,可谓是一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发展史。坐拥千年大港,广州不仅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枢纽,也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往事越千年,枢纽功能一直是广州独特的资源禀赋。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广州始终高度重视发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先后实施了三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向海图强,时不我待。今年是新一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广州未来如何迈向深蓝,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将迎来新邮轮,国际邮轮“蓝梦之歌”号将于6月25日9:00—16:00抵达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沿着珠江一路奔腾向海,从广州港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到南沙港区和珠江口水域,广州港物畅其流,货如轮转。二十年来,广州持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构建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新港和新沙港区为重要功能、内河港区为补充,分工合理、功能分明的港口发展格局。

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具有河海双重属性,是一座典型的“河口型海洋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的广州水系稠密仿佛“毛细血管”,赋予了这座城市发展航运的先天优势。珠江奔涌,南下入海。南海之滨,狮子洋畔,广州迈向深蓝的故事在这里徐徐铺开。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城融合成长——广州港于秦汉时兴起,唐宋时发展,明清时兴盛,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图强壮志,跨越千年。2001年12月25日,广州港的拓荒者打破了龙穴岛的宁静,广州向海而兴的壮志在南沙正式落子。2004年9月28日,南沙港区一期4个深水泊位建成投产,广州港由河口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港南沙港区

在建成南沙一期后,小虎石化码头、南沙二期、南沙汽车码头、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南沙三期、海嘉码头、近洋码头、南沙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南沙粮食通用码头扩建工程、新沙二期等陆续建成投产……在一片滩涂起步,跨越江海,迈向未来,广州向海图强的“愿景图”在这里一步一步成为“实景图”。

航运枢纽的比拼,不仅在于港口强不强,还要看腹地广不广。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毗邻港澳,地处经济发达的华南地区,“一港跨五市”腹地更直接深入中南、西南等内陆地区,于江海之间,开阔了广州向海图强的胸襟与底气。

近年来,广州以“枢纽”建设支撑完善地方工业、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起以南沙为枢纽、珠江水系和粤东西北港口为支点的战略体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强大“磁场效应”为区域经济引货流、聚人气、添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港口不仅具有运输功能,还有工业功能、商贸功能、金融结算功能和城市开发功能;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同时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设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广州港口经济对广州GDP的贡献超过2000亿元。

早在2000年,《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再到2024年初《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港南沙港区

“南拓”是广州城市规划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以“南拓”为支点,奋力撬动起广州城市功能向海洋的拓展。几轮规划编制的更替,承载着通江达海的梦想,见证着海洋之城与枢纽之城建设的决心,广州向海之志跃然纸上。

广州市港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聚焦发展临港经济,推动国际航运枢纽建设,锚定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目标,把海港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积极推进南沙港区五期、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增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培育发展港航新质生产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拓展新一代科学技术在港口领域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港航经济新业态,打造国际拼箱中心;开展广州港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枢纽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也是全球航运体系的重要节点。国际航运枢纽的建设,需要更强大的链接力与更广泛的联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链接力:海运通达国内主要基本港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近年来,广州链接成势,航线通达全球,持续强化物流、贸易、航运、海外等资源联动,开辟直达欧美、非洲、亚洲等国内外集装箱班轮航线273条,海运通达国内主要基本港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广州港国际友好港数量达到56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增进友好往来中迸发出更大能量。

联通性:打通海铁联运把南沙枢纽港功能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

2021年,南沙港铁路建成通车,连接国家铁路主干网,打通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把南沙枢纽港功能搬到了内陆企业“家门口”。“穿梭巴士”覆盖珠江水系,货轮高效运转,港区一派繁忙。

南沙国际物流中心通过公、铁、水多式联运向外辐射,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各市、24小时内可达全国各地。

“湾区一港通”模式与海事、海关查验实现数据共享,集装箱出口办单电子化率超90%,是全国最大车厘子、榴莲进口口岸之一,为千家万户送去世界的商品和世界的味道。

广州以港口航运为着力点,联通内外贸,发挥陆海双优势畅通“双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站开建在即,图为南沙站项目现场。

持续做大做优航运服务

广州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持续做大做优航运服务功能,助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在船舶交易方面,进一步优化“平台+网点”服务模式,研发上线广东航运交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交易额达268.05亿元。

在信息服务方面,立足珠江特色,创新研发航运运价指数。

目前推出珠江航运运价指数(累计发布379期),正编制研发大湾区航运运价指数。在航运咨询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和船舶交易价格数据,上线国内首款船舶价格在线评估系统,推进广州港航智库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以来,广州邮轮出入境旅客数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三,位居中国邮轮产业“第一梯队”。6月25日,国际邮轮“蓝梦之歌”号将抵达南沙,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迎来复航倒计时。

近年来,广州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进行整体策划,打造拥有文化示范基地、免税购物中心、休闲旅游等业态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邮轮经济是广州建设海洋强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发力点。做好“邮轮+”大文章的背后,是广州落子邮轮,盘活文旅资源,持续放大邮轮母港带动效应,推动旅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

2019年建成开港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于同年11月17日正式开港通航。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拥有1个10万总吨和1个22.5万总吨邮轮泊位。航站楼6万平方米,码头年通关能力达75万人次,是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

广州市港务局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的《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就推进南沙邮轮母港发展提出发展思路和工作任务,将力争抢抓国际邮轮经济复苏发展机遇以及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契机,推进邮轮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打造广州经济“万亿级产业”增长新引擎。

【原标题】:

锚定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目标,

把海港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南带你看

送!机!票!南沙发布请你看世界→

最高申领4000元!南沙购车补贴来啦

来源:南沙商务发布

图片:刘伟、资料图

编辑:cyjy

校对:林春萍

二审:梁思静

终审: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