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医学界的“顶梁柱”,建立起中国第一支防疫队伍,他曾经为了国人不惜以身试毒,为我国生产出了属于自己的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汤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飞凡是湖南醴陵人,出生于 1897 年,全家的收入仅靠父亲教私塾,生活也是很困难,但汤非凡从小就不怕吃苦,还聪明好学,有一股子韧劲。

13岁那年,汤非凡考入了湖南省立甲等工业学校,学习金工科,本就喜爱读书的他在闲暇之余还会经常向湘雅医学院的同学借医学书籍和讲义看,尤其是在细菌学方面的,看的更是带劲,在两年后,他终于决定弃工学医,报考了湘雅医学院,并于 1924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从湘雅毕业后,汤飞凡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指导老师是著名的美国籍田伯鲁教授,他对学生非常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考研汤非凡,经常让他做一些繁琐的事情,但汤非凡每次都能完成,教授非常喜欢汤非凡,之后又把他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

在这里,他遇到了细菌学大师秦瑟教授。秦瑟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和免疫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为汤飞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5 年,汤飞凡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病毒学研究之旅。他和导师秦瑟利用简单的设备,证明了病毒是可过滤的、能离心沉淀的、能自我复制的、有生命的颗粒,是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他们还研制成第一代微孔滤膜,并用它测定出各种病毒的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 年,汤飞凡不顾一切的回到中国,回来之后,担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雷氏德医学研究院教授,兼细菌学系主任。

在这里,他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对沙眼、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肠菌炎等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汤飞凡回到中国,领衔重建中央防疫处。在这里,他带领工作人员成功地回收利用废琼脂,采用乙醚处理牛痘苗杂菌,改良马丁氏白喉毒素培养基。他还成功地自主研制出了青霉素,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前夕,美国用重金聘请汤飞凡,而且可以带全家去美国,他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他去台湾,他坚决不从,一心留在北平迎接解放。

建国初期,我国遭受一些烈性传染病的袭击,汤非凡带领研究所的成员们,一起争分夺秒的研究疫苗、血清,这期间,他还担任着众多的职务,可以说工作非常繁忙。

1949 年,防疫实验处改名为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担任所长。他继续致力于疫苗的研究和生产,为中国的疫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研究出乙醚杀菌法,迅速增加了疫苗产量,为中国消灭天花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中断了十多年的沙眼病原的研究又重新恢复,汤非凡为了研究沙眼病原,更是不惜把病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和查找资料,发现青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链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生长。

1956年,汤非凡将沙眼结膜材料进行接种,仅注入原用量五分之一的青霉素,就分离出来第一株沙眼病毒!

经过多次的实验,都能把沙眼病毒分离出来,沙眼终于被征服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人,为了尊重汤飞凡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国际上把沙眼病毒称为“汤氏病毒”。

直到1958 年9月,汤飞凡被卷入一场政治风波,在反右运动中汤非凡被打为右派,在9月30日凌晨,不堪受辱的他选择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汤非凡死后,没有葬礼祭奠,没有亲友缅怀,只有他的妻子一个人将遗体火化,并把他的骨灰带回了家。

汤非凡的去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被污蔑的汤飞凡终于得到正名,1979年6月为汤飞凡举行追悼会,给予汤飞凡高度评价。

尽管汤飞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的贡献和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史上。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