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山东一囚犯被中央下令特赦,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位囚犯出狱后,竟然直接成为了十八级干部。

这样的待遇,算得上是绝无仅有。这位囚犯是谁?这段历史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寻找“囚犯”

1950年,我国正值新生,国家面貌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然而,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

党中央高层干部亲自拟定,发出了一道特殊的命令,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位名叫牛宝正的人。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找人这样的事在当时并不鲜见。新中国刚成立,为了寻找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无名英雄,党中央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寻找。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党中央要寻找的这位牛宝正,后来经过查证,他此时正身处山东监狱,是一名正在服刑的囚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牛宝正的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好奇,这位囚犯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能让党中央如此重视。后来,在党中央的强力干预下,山东监狱对牛宝正进行了特赦,将他释放出狱。

出狱后的牛宝正,仿佛迎来了新生。在狱中服刑时,他是一名囚犯,特赦释放后,他则摇身一变成为了政府政要官员。如此翻天覆地的境遇,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在之后的岁月里,牛宝正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毅力,不断在事业上取得突破。而这一切,都源于党中央的那道命令,那个改变牛宝正一生命运的决定。

牛宝正,1886年在中国山东省无棣县后牛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出生。

由于家境贫穷,年少的牛宝正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机会走进学堂,接受知识的熏陶。

1910年,牛宝正一家搬迁到了无棣县的东关,这一地区繁华程度相对较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更为活跃。搬迁之后,牛宝正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1919年,他获得了一个在当时看来相当不错的机会,进入了无棣县警察大队,担任骑兵分队长。

然而,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山东作为战场的核心区域之一,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山东境内的奉军被北伐军击败,这股动荡的波澜也波及到了牛宝正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牛宝正选择了辞去官职,返回他的故乡——无棣县后牛村。

牛宝正归乡后,起初生活过得算得上安稳,后来,由于农耕收入微薄,加上战乱影响,牛宝正在家中实在不能维持生计,便想着另谋出路。

直到1931年的一天,牛宝正突然遇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北平担任狱警

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得知牛宝正已经在外漂泊许久,却没有寻到出路,决定助他一臂之力。在这位朋友的引荐下,牛宝正踏上了一段通往新生活的旅程。

目的地是当时的北平,在那里,牛宝正见到了北平宪兵稽查队长高继武。高继武是一个严肃认真、颇有威望的军人,他对牛宝正的背景和为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在高继武的眼中,牛宝正虽然未曾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但他的那份执着和对正义的追求,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品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高继武决定推荐牛宝正进入草岚子监狱,成为一名狱警。

草岚子监狱,位于北平城郊,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关押着许多重刑犯。能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对于当时的牛宝正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高继武的力荐之下,牛宝正顺利通过了选拔,穿上了狱警的制服。他站在监狱的大门前,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责任感。

但是牛宝正正是参加工作之后,才发现草岚子监狱与他所想的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何应钦来到草岚子监狱后,他颁布了一道严厉的命令,要求草岚子监狱严格控制囚犯的一切活动。规定中明文指出,囚犯们不得阅读任何书籍,连片刻的休息也成了奢望。

在高压的环境下,审讯几乎无间断地进行,而冬日里的温暖更是奢侈品,囚犯们只能忍受寒冷。这种种严苛的措施,只是为了摧残他们,让那些无法承受严刑的人被迫认罪。

狱警们个个面容狰狞,态度恶劣至极。他们的凶狠不仅体现在对囚犯的残酷对待上,连同事之间也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因此,当本性善良正直的牛宝正来到这里后,他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与其他狱警相比,他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尽管牛宝正对草岚子监狱的氛围深感厌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

相反,他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不久之后,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升任为班长。

但是随着一个意外,牛宝正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发生了变故。

1931年6月的一个阴暗夜晚,国民党特务如同阴冷的幽灵般四处出动,由于叛徒的出卖,殷鉴、安子文、薄一波、胡锡奎、杨献珍等共产党员不幸被捕,之后被国民党关押进了阴森恐怖的草岚子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失去自由的那一刻,他们充满了愤怒和不屈,但在短暂的挣扎之后,他们很快意识到,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狱中的生活,继续他们的革命事业。他们在殷鉴的领导下,秘密成立了党支部。

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狱友们宣传革命思想,唤起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国民党的仇恨。他们通过传递秘密信件,交流革命经验和策略,使狱中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我党“第一联络人”

为了扩大革命力量,党支部还积极策反狱中的狱卒。牛宝正的善良与正直,赢得了殷鉴等人的认可,我党一致认为牛宝正是可以发展争取的对象。

后来,牛宝正家中年迈的母亲突然生病,病情严重,命悬一线。然而,作为一名狱卒,牛宝正本就收入微薄,他发现自己无力承担母亲的医疗费用。

在这样的煎熬中,牛宝正决定给母亲写一封信。并向我党秘密党员杨献珍寻求帮助:请他代笔,代替自己写一封家书。杨献珍自然乐意为之。

后来,杨献珍总是不经意间找到与牛宝正交流的机会。每当牛宝正的心情低落时,杨献珍总是第一个察觉,并适时地开导他,让他感受到同志之间的温暖和支持。

有一天,当牛宝正无精打采地走过监狱的长廊时,杨献珍轻轻地叫住了他。他们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杨献珍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叠钱。

他的手微微颤抖,但眼神坚定:“宝正,我知道你家的困难,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去寄给母亲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钱对于牛宝正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没有推辞,接过钱,眼中含着泪光,点了点头。

随着二人之间的交流日渐密切,牛宝正逐渐地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最终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了我党在监狱中的“第一联络人”。

后来,国民党方面表示:在狱中的共产党战犯,如若愿意发布“反共启事”便可出狱。

牛宝正向狱中同志传递了刘少奇的指示:同志们可以向国民党假装宣称“反共宣言”,以此获得出狱的机会。

杨献珍等人出狱后,国民党方面马上对牛宝正的身份表示怀疑。

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之下,牛宝正始终坚守革命信念,没有透露半分我党的消息。

我党得知此事后,迅速派出突击队,将牛宝正从监狱中救了出来。之后,还将牛宝正及其家人一起送出了北平。而从这之后,我党再也没有了牛宝正的消息。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牛宝正因为曾担任国民政府小官的这段经历,被人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遭受了不公的待遇。这个罪名却让他被捕入狱,失去了自由。

在牛宝正的人生陷入低谷之时,他并未选择将这段往事公之于众。他帮助我党战士的秘密行动,只有少数的领导层知晓。因此,牛宝正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独自承受这份压力和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50年,有了杨献珍等人的寻找,真相才得以被大众熟知。牛宝正也终于重获自由,并获得了政府授予的职位,得以安享晚年。

参考来源 :

《寻找秘密战线的山东功臣“OX”》——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