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华夏智能汽车(公众号hxqc3060)获悉,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吉利和威马汽车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并做如下:

判决显示,第一,如威马汽车违反停止使用涉案技术秘密义务,应以每日100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第二,如威马汽车擅自处分涉案12件实用新型专利,应针对其中每件专利一次性支付100万元;第三,如威马汽车未按本案判决指定期限履行销毁或者向吉利移交涉案技术秘密相关载体、发布公告和内部通知以及与相关人员和单位签署保守涉案技术秘密及不侵权承诺书的义务中任一具体义务,应分别以每日10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

值得一提的是,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赔偿约6.4亿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6.4亿元赔偿金额主要是对威马汽车2019年5月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侵权获利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和对其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侵权获利计算补偿性赔偿数额。

该事件主要源于六年前的一场“跳槽”风波。

2016年,吉利下属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马汽车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是离职后即入职。

小插曲的是,威马汽车创始人沈辉本人就是吉利出来的。公开资料显示,沈辉曾加盟吉利,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此外,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侯海靖,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CFO张然等高管均有过在吉利或沃尔沃任职的经历。

2018年,吉利发现威马汽车等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且威马汽车等公司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

吉利认为威马汽车的行为涉嫌侵害自己的技术秘密,不久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汽车停止侵害并赔偿自己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

法院一审认为,威马汽车侵害了吉利涉案5套底盘零部件图纸技术秘密,酌定威马汽车赔偿吉利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200万元。但是涉案双方对该判决均表示不服,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直到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二审结果。

不过,目前威马汽车正面临破产,吉利到底能不能拿到该赔偿目前还不得而知。据悉,2023年10月1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到2024年1月2日,威马汽车发布公告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了该公司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工作,并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

另外,该事件带来的两点还需关注。

第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利开始愈加重视。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其在汽车行业销量比重的上升,各家也开始注重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此前已有相关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和纠纷,例如,2019年,特斯拉以涉嫌盗用公司重要核心机密为由向多名前员工提起诉讼,其中包括曾入职小鹏汽车的曹光植;法拉第未来就高合汽车涉嫌盗窃和侵犯FF知识产权、技术数据和商业机密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提起诉讼。

第二,新能源汽车厂商如何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专利,是不是可以效仿其他新能源行业采取签署竞业协议的方式。

例如,宁德时代(SZ:300750)就有着严苛的竞业协议,有报道称入职宁德时代需要签署一份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去年竞业限制企业从此前的50家增加到了100家左右。员工如果违约,违约金为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而在此前宁德时代过往竞业协议成功索赔的案例中,不少员工最后被判定向该公司赔偿100万元。

一般竞业协议期限是2到3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日益更新技术来说,或许不失为一种保护。而吉利对威马汽车的专利纠纷作为新能源全车第一个专利纠纷落幕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保护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