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也称草龙珠、蒲桃、山葫芦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与苹果、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葡萄树枝沧桑,斑驳苍劲,果实晶莹剔透,玲珑可爱,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葡萄原产地,现在一般认为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栽培,而我国是不是原产地其实还有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认为葡萄是汉代引进的,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中亚引进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安息……元朔六年……其明年……骞既至乌孙……。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目宿,……多善马,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大宛就是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这些都记载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然后汉代开始引进葡萄和苜蓿广为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葡萄的名称据考据来源于希腊语,我国古代没有在这两个字,葡萄二字最早见于《史记》及司马相如《上林赋》。两处都写作“蒲陶”,后来才有“蒲桃”、“蒲萄”、“葡萄”等写法,可见它是外来语的记音字,也就是说,这植物不是中国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反对者认为,葡萄在中国远古就有之。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王风·葛藟》记载到:“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此外,《诗·豳风·七月》记载到:“六月食鬰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葛藟”就是野葡萄,鬰即鬰(郁)李,薔薇科落叶小灌木,《毛传》:“薁yù,蘡yīng薁也。”,蘡薁,葡萄科藤本植物,也是野葡萄。这表明早在殷商时代,古人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并认为葡萄是延年益寿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面来看,似乎葡萄在我国古老就存在,只是人们的栽培技术发展缓慢,并没有从野外采回驯化(有的人说先秦有园栽蘡薁,但是现在还没有文字和考古支持,留待后人继续研究。)。一直到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被驯化的葡萄苜蓿等植物被大量引进,遍地栽植,因此,葡萄的栽培技术和酿造工艺应该是从中亚引进的,确凿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良品被引进中国后,因其富含营养,甜美可人,累累垂垂,晶莹剔透,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尤其是可以酿酒长期存放,既可以解渴又可以提神,立刻风靡各阶层,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诗赞叹。而葡萄的种植和酿酒工艺也顺从自西向东逐步推广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晋时期的陆机在《饮酒乐》中写到: “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庾信(南北朝)在《燕歌行》中作:“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李白生于西域,号称“斗酒诗百篇”,葡萄酒相对粮食酒度数低,能饮斗酒,因此饮用的多为葡萄酒。《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三:“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吟水,萧鸣风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看得出,唐代君王非常喜欢葡萄酒,葡萄酒被当作宫中特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居易也有不少关于葡萄与葡萄酒诗,《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的诗句;在《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有“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的句子;在《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的诗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出名的自然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用葡萄酒和和田玉做的夜光杯相结合,西域音乐琵琶,阒无人迹的大漠,一幅凄凉和优美反差的边塞诗,透露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葡萄自西向东得以大面积推广,山西曾是葡萄的主产区和酿酒制作地。北宋吴垧在《五总志》中写道:“葡萄酒自古称奇,本朝平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余昔在太原,尝饮此酝,有诗云:'孟佗爱官入骨髓,为官蹙眉曾未开。快遣葡萄百斛酒,换取梁州刺史来。’”河东泛指黄河以东山西晋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光《送裴中舍士杰赴太原幕府》诗曰:“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蒲萄熟,飞觞不厌频。”赵鼎臣在《与刘季髙书》中也指出:“并州(即太原)苦寒,饮食俭陋,大都不逮河朔者十七八。惟酒极醇酽,果实葡萄之美,冠于四方。”太原因气候干燥,所产的葡萄特别甘甜,所以所酿制的葡萄酒也是宋代质量最上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尧臣诗曰:“遂压葡萄贵,秋来遍上都”,“南庭葡萄架,万乳累将磓”,“邻家葡萄未结子,引蔓垂过高墙巅。”王安石诗曰:“岁晚北窗聊寄傲,葡萄零落半床阴。”宋庠诗曰:“一石葡萄先载酒,万株金谷正交花。”这些诗歌描述了北宋首都汴梁一带引进种植葡萄和酿酒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宋后全国各地以及南方都引种葡萄,但是葡萄和光照、温度、水分有很大关系,一般好的品种都分布在南北纬30-50度的温带区域。其他地区或者太冷,葡萄无法达到成熟,或者太热,葡萄成熟过快,均影响葡萄酒的产量与酒质。

人们一般认为北纬44度被称为酿酒葡萄黄金纬线,比如欧洲的波尔多地区、新疆吐鲁番、宁夏贺南山,甘肃武威、陕北、山西晋中、河北昌黎、山东胶东半岛都盛产葡萄优良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枝繁叶茂,果实晶莹剔透,发展到现在,葡萄已经承载着文化的血液,一串串绚丽多彩的葡萄绘制成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代表了甜蜜和幸福,一株株根深叶茂的葡萄树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条条枝蔓寓意手牵手、心连心般的亲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7.18榆木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