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伟达要统领行业?

华为常务董事张平安说,“我们肯定无法获得 3 纳米和 5 纳米这样的先进芯片工艺,但能够解决 7 纳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是我在网端看到这一段话,“肯定无法获得”,突然揪心了一下。

对于欢天喜地为自主芯片呐喊的同时,我们依旧站在灰暗的包围圈中,那些没有突破的瓶颈依旧在我们身边要萦绕,久久不散。

在黄仁勋发表某些敏感问题后不久,网端出现不少有关于“黄仁勋飘了”的言论,基于背后的英伟达,黄仁勋现在是不是走路带风?

他有没有目中无人,我不知道,但英伟达的市值的确快要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4日收盘,英伟达美股成交收高1.75%,又创历史新高,成交407.23亿美元,市值达到3.244万亿美元;上周(6月10日-6月14日)累计上涨9.1%,连续第八周上涨。

目前的英伟达已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在美的三大互联网大厂中,苹果市值3.26万亿美元,微软市值3.29万亿美元,紧接着就是英伟达的3.24万亿美元;三家的市值如此相近,几乎可以在转瞬间就被超越或者替代。

如今,在半导体行业中,英伟达的名字如同站在山巅的巨人般影响着这个行业全部的前辈们,据统计目前的英伟达市值已接近包括三星、台积电、AMD等多个全球头部半导体公司的总和,好不夸张,他成了王,开始称霸。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不少声音认为,英伟达的股价被高估了。

不少投行分析道,“无论从收入,盈利,还是未来的成长空间,英伟达都被高估了。”然而这样的话术并非一家之言,很多分析股市、财报的投资者们都在为英伟达蒸蒸日上的业绩和扶摇直上的市值感到忧虑。

一家企业发展过于快速,且很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状态,这正常吗?

显然,太不正常了。

急于快速扩张,而过多的释放能量,对于一家年轻的公司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在看似一片向好的前提下,黄仁勋发表的敏感看法,也叫人不禁联想在一起。

英伟达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的?

你们还记得吗?

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名字就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各大车企的合作名列,虽然在英伟达目前与国内车企合作的名单,小鹏汽车、昊铂、极氪、理想、比亚迪、极越等车企,但似乎英伟达的名字总是无处不在。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英伟达的名字和游戏挂钩。

成立于1993年的英伟达,的确赶上了一个游戏盛行的时代,在千禧年之前,英伟达的“战场”就是游戏多媒体市场;2000年,英伟达还与微软达成合作,为微软首款Xbox游戏机开发图形处理器等硬件。

可就在英伟达决定,将GPU的运算功能构建出独家的生态系统后,Ai世界的雏形也慢慢出现了。

量变到质变,仅仅只是一个决策的转变,就让英伟达脱胎换骨了。

然后就是AI智能时代的开始,英伟达显然赌赢了市场的前兆,站到风口,准备上天。

AI市场的庞大给予和未知性,成为了英伟达的护城河,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未来,要出一个先知者的重要性就在此,2023年英伟达营收为609亿美元,股价涨幅超过两倍,市值成功突破2万亿美元,更是成为美国史上第一家进入2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半导体企业。

果然,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奇迹,特别是美国这种有金融资本堆积起来的国家,从来都不会少奇迹,而在这个AI智能的时代里,必然会出现一家企业,让大家看清楚这个方向标的意义。

前有特斯拉代表新能源电动时代,后有英伟达代表AI智能半导体科技,这似乎怎么说都很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末,英伟达公布了2024年第一财季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为26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2%,也就是在这时,行业中一股风在说,如今的英伟达已经强悍到,你们干不过了,没有一家半导体企业可以击溃英伟达。

意思是,如日中天的他,近乎一家独大。

台积电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季度合并收入为新台币5926.4亿元(约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环比下降5.3%;净利润为2254.9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下降5.5%。

AMD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为5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环比则下降了11%。

这样看来,英伟达的确占得优势,而在分析师的预测估值中,英伟达的预测值有246.5亿美元,净利润为148.81亿美元。

英伟达预计,第二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为75.5%。

“英伟达目前拥有80%的市场份额,并希望继续巩固其主导地位。”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技术分析研究公司鲍勃·奥唐纳如是说。

80%的市场份额,是个什么概念。

毫无悬念,整个半导体世界都快成为英伟达的了。

这和国内每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极为相似,比亚迪5月的销量331,817辆,他比前十名的总和还要多的销量,我们在爱恨交加间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出场设定,比亚迪就是牛,他目前就是不可战胜的,和英伟达一样。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 Jensen Huang 在财报会议中指出,“我们已准备好迎接下一波增长。Blackwell 平台已全面投入生产,为万亿参数级生成式 AI 奠定了基础。Spectrum-X 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让我们能够将大规模 AI 引入以太网专用数据中心。英伟达NIM是我们推出的新软件产品,它通过我们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网络,提供企业级、优化的生成式 AI,可在任何地方(从云端到本地数据中心和 RTX AI PC)的 CUDA 上运行。”

黄仁勋更是有信心地表示,英伟达将保持AI芯片每年更新的节奏。想要凭借AI服务器核心芯片(GPU)统领全球AI生态的英伟达,成了这场人工智能热潮的最大赢家。

看看这位开始起飞的黄总的用词,“统领、最大赢家”,不给别人吃肉,连汤都没有,英伟达所在的半导体行业近乎也是像极了中国当年的汽车市场。

随之而来的新闻,则是“英伟达拥有的市场份额也引来美股监管机构的注意”,据外媒报道称,美国开始准备调查英伟达所在人工智能行业的主导地位,并展开反垄断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英伟达和国内车企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了;2022年,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自动驾驶计算芯片DRIVE Thor,公布之时的单颗算力就达到2000TOPS,是特斯拉FSD芯片算力的14倍。

这一消息对于“求智能”若渴的中国车企而言,就是“谁拿下英伟达则是拿下了全球最为先进的智能算力”,这个标题,我想内卷之下的车企们定然不会错过。

英伟达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赢面为他打开了中国车企的大门,英伟达的名字必然会陆续出现在自主品牌的合作伙伴名单之上,很显然,黄仁勋想要最大的市场,成为自己口中的“最大的赢家统领市场”,那友好的与中国车企结盟,这件事情几乎没有退路可选。

前几天,领克旗下首款纯电车型Z10也宣布即将搭载英伟达芯片;在蔚来第四代换电站上,耶将搭载英伟达的芯片为其保驾护航,这一切的发生显得格外顺水推舟,希望黄仁勋不要太飘,那些奇奇怪怪的言论可以选择不说。

也许这样,距离“最大赢家”的路会更快。

毕竟目前,没人可以干掉英伟达。

文|小花姐姐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