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洪克非) “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村民叫我田队长’的直播间,我们是湖南师大附中农村实践团队。今天,我们带来的是邵阳市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的豆干,选用非转基因大豆精心制作,品质绝对放心。”“现在下单,美味的猪血丸子,顺丰快递统一发货,快递直达家门口……”

对着镜头,正在进行助农项目直播的是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G2322班一群高一学生。他们在长沙理工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田向阳带领下,利用视频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农民拓宽网络销售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小组成员在田队长带领下当“带货主播”。湖南师大附中供图。

6月15日开始,湖南师大附中的学生们分别来到长沙、娄底、邵阳、郴州等市州的乡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走访调研乡村产业等方式,深入体察农村的真实生活,切身感受与时代同发展的乡村脉动。

此次奔赴农村开展实践前,学校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次研究型课题学习。期间,G2322班的杨景行同学发现家乡很多农特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此,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方式,思考如何让农特产品走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小组成员向村民了解农产品生产情况。湖南师大附中供图。

这次农村实践活动,该班同学的目的地是邵阳市新宁县。当了解到长沙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开展直播后,同学们立即与驻村工作队田向阳队长取得了联系。在工作队的传帮带下,大家仔细向马头桥镇坪山村的驻村工作队员请教如何组织直播语言、策划营销策略、设计直播场景,尝试打造“田野调查+直播带货+品牌推广”的模式。

第一次参与直播,几个学生都心怀忐忑。为了确保直播效果,同学们在田队长的带领下,向观众介绍当地生产的豆干、猪血丸子等特色农产品的制作情况、农间故事,并以才艺表演、花样试吃等方式加强营销效果,大力推介产品。

6月16日晚的直播首秀,直播间观众达到8074人,新增粉丝420人,收获点赞超25万,营业额1.12万余元。田向阳队长为同学们的表现点赞:“这次直播,从观众总数、最高在线、新增关注,到总热度、成交金额、点赞人数,全部数据都打破了历史记录!”

据悉,湖南师大附中于1996年起组织学生进企业、下农村开展实践,至今已持续了29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