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阳光之下总有阴影。当vivo为进一步打响“全球品牌”,而斥巨资登上欧洲杯赛场出尽风头时,其在印度却正面临艰难求生的无奈局面。

有消息称,vivo印度公司正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洽谈收购多数股份、成立合资公司等事宜,以满足印度政府的运营本地化要求。截至6月17日,vivo方面未对该消息作出官方回应。

这显然不是一次单纯的市场化股权出让行为。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团持有vivo印度公司的股份至少51%,同时要求收购后的合资公司由在地厂商主导,营销网络也要在地化。

塔塔集团被称作“印度的三星”。公开资料显示,靠纺织业起家的塔塔集团是印度财阀之一,是当今印度最大的集团。其正在加强其在电子制造领域的影响力,不仅为苹果生产iPhone,还牵头建设印度首家半导体工厂。

盘古分析师江瀚对华尔街见闻表示,vivo印度公司出售股权给印度本地集团可能就是为了响应印度政府的本土化政策。近年来,印度政府对外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本土化要求,包括增加在印度的生产和采购,以及提高高管本地化比例等。

在此背景下,vivo印度公司通过出售股权给印度本地集团,可以更容易地满足这些政策要求,从而避免可能的政策风险和限制。如今,与印度本地企业合作,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手机品牌厂商面前不多的选项。

2022年以来,印度政府持续利用《外汇管理法》、《防止洗钱法》等法律打压vivo、小米、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业务。

2022年7月,印度执法局以洗钱嫌疑为由,突击搜查了vivo印度公司和23个相关公司的48处地点;去年10月初,印度警方又指控小米和vivo帮助当地一家新闻网站转移资金,而该网站因被指控批评印度政府的政策等行为,正在接受调查。

没几天后,印度监管金融犯罪机构再逮捕了四名vivo印度分公司员工,其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声称他们涉嫌洗钱;到去年底,印度执法局(ED)日前再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包括vivo印度公司临时CEO和CFO。

vivo印度分公司一名发言人就此回应称,“最近的逮捕行动表明,(印方针对vivo的)骚扰行为仍在继续,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不确定性。我们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途径来解决和挑战这些指控。”

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拥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智能手机增长潜力巨大,是各大手机厂商布局产品的必争之地。进入印度市场近十年后,中国手机品牌已打下了半壁江山。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前五名中中国手机品牌霸占了四席,共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其中vivo以1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1%,成为前五名品牌中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oppo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出货量同比下降11%。

如果此次vivo与塔塔集团的交易达成,vivo 印度将成为塔塔集团在电子制造业领域扩张的一部分,同时改变印度手机市场被中国手机厂商支配的格局。此外,也会对vivo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布局产生影响。

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似乎是vivo未来要在印度继续发展的最好的选择。

除了规避政策风险外,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与塔塔集团等本土企业的合作,可能帮助vivo优化在印度市场的供应链,降低成本;同时借助本土企业的资源和网络,vivo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印度市场,包括进入一些之前难以触及的地区或消费者群体。

此外,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出售股权也可以成为vivo在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江瀚认为,通过与印度本地集团的合作,vivo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在南亚乃至全球的市场份额。

受地缘关系、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影响,中资企业出海一直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这种合作模式未来或许可以为vivo在其他国家的市场拓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其全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

当然,出售股权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江瀚指出,例如,vivo可能需要与塔塔集团就经营策略、利润分配等问题进行协商和妥协。此外,随着股权的减少,vivo在印度市场的控制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从华为到Tiktok,再到vivo等,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道路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随着新一轮出海周期的到来,这些中国企业未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