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的时候我爷爷跟我说:“人的命天注定,我们就是穷苦人家,能活着就不容易了。”

而我爸跟他的观念就不一样,虽然我爸也是没有读过几年书,不认识几个字,但是他一直给我传递的理念就是:“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而我自己这么多年走了下来,对于父亲说的话是颇有感受,因为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自己努力。比如当年我想去当兵,怕自己没有名额,就去武装部经常转悠转悠,后来也顺利的当上了兵。然后我在部队3年多之后提干了,又面临没有女朋友的境况,我就去驻地附近的学校经常转悠,没想到一次英雄救美,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如今也是儿孙满堂,生活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小面就讲一讲我的这两次通过自己努力而实现愿望的奋斗故事。

我叫何建军,出生于1956年,在南方的一个农村家庭长大。可以这么说吧,我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还是非常贫困的,我家里只有两间土坯房,每年都要进行修缮,还经常漏风漏雨的,碰见大暴雨的天气,外面是下大雨,屋内是下小雨,还经常害怕屋子被下塌了。

虽然物质条件匮乏,还经常吃不饱肚子,但是我们精神饱满,人的私心很少,一心想的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父亲和爷爷他们劳动的时候经常会喊口号,还经常对我说:“我们终将战胜一切困难,过上幸福的日子。”

所以说生活贫穷不可怕,我们至少有自己的信仰,大家的精气神就会不一样,当时的人们都是斗志昂扬,纷纷想着自己克服困难,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分忧,还特别关心公益事业建设,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比如在1962年的时候,我们这里领导一声令下,要修水渠。只见社员们纷纷自带被褥铺盖、干粮,忍饥挨冻,风餐露宿。在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只靠自己的双手,借助锄头和手拉车等简单的工具竟然修筑起来大型的水库,这其实也完全可以说是用血汗换来的,可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我就记得当时我妈在水库修好了之后跟我说:“这下子好了,有了这个水库就可以保证农业灌溉了,大家饮水也不是问题了,我们子孙后代也都能享受这个福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的时候父亲一直要求我一定要好好的读书,他对我说:“我们农村人要想走出农村,改变命运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别无他法,所以这个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手里,你看看爸爸和妈妈每天这么辛苦,你爷爷才不到50岁,腰已经佝偻的直不起来了。”

我当时小,也不知道城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嘴上就能不服,反驳道:“这有什么的,我们作为农村人有什么不好啊,难道城里人就比我们高人一等啊,老师告诉我们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人,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我爸被我反驳的无话可说,气急败坏的就操起笤帚追着打我,边追边骂:“小兔崽子,叫你整天犟嘴,你不给我好好学习,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般说不过我的时候就开始使用暴力,也是我们做家长惯用的手法。

虽然我嘴里跟父亲在犟,但是心里也知道父母肯定是为了自己好,而且既然要上学,那就肯定要学好,不然还不如早点回家帮助家里干活,免得浪费了时间,所以我在学习上面也是废寝忘食般的投入。

但是很不幸的就是,在我10岁那一年,也就是1966年开始有通知说推迟了高考,虽然说是推迟,但其实是取消了,因为这个推迟是遥遥无期,当时大家刚开始是观望,后来是直接不抱希望。就在我身边传出了很多这样的声音:“上学有什么用哦,现在也没有高考了,也不能上大学了,学了也是白学”、“就是啊,我们还不如早一点回家帮助家里干活,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到生产队帮助挣点工分,早点替家里分担压力。”

所以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我身边很多人在上了几年学之后,稍微大一点就开始辍学了,所以我也有了这样的念头,就跟自己的父亲说:“爸,我也想不读书了,毕竟读了书以后也是回家做农民,还不如早一点回家帮助您分担家庭的重担呢,你看你的身体也不是太好,还要干重体力活,所以我也舍不得你,现在我也有十来岁了,也有一些力气了,可以帮您分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爸听我这么一说,就坚决的说:“不行,你爸再辛苦,现在也还轮不到你来替我分担。”

我这个时候是真的很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子,于是就说:“以前你说读书考大学将来成为城里人,我还能够理解你,但是现在高考都已经取消了,即使我学习的再好也没有机会考大学,所以你还让我读书干什么,眼下最主要的就是生存和温饱问题啊,我们家的劳动力一直不是很足,现在我也可以去生产队挣工分了,多多少少也能挣一点啊,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不读书呢,读书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我爸也找不出充足的理由来说服我,气的脸也是像猪肝一样,又想拿笤帚来打我,意图用暴力让我屈服,但是转念一想,我已经长大了,所以就忍住了自己的怒火,放下了手里的家伙,对我说:“建军啊,你看哈,你爸是个文盲,所以一直只能做个农民。但是你看我们生产队长,你李叔哈,他就是因为比我多上了几年学,多读了几年书,现在人家就当了小队长,每天召集我们去干活。”

我爸顿了顿又说:“他大小也是个领导吧,基本不用干活也可以有工分,再看你郭叔,他现在在公社里面当干部,也是因为他文化知识了得,会写文章,才被领导赏识啊,不然还不是跟你爸一样做农民啊,但是人家不一样啊,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啊,所以你还是要好好的读书,将来肯定有用处的,再说你知道时代会怎么发展吗?从古到今都会有选拔人才的机制,那都逃不开选拔学习好的,所以学了知识是自己的,总有用到知识的那一天。”

我见爸爸忍住怒火,也不敢再惹他发脾气,只好顺着他的意思表示自己会认真学习的。

就这样,在父亲的坚持下,我也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可能有一些年轻的网友或者说在那个年代没有上过高中的网友会表示你在吹牛,那个年代怎么可能有高中呢,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就不要质疑别人的经历,你去查个资料再来说。就比如到了90年代,有些地方小学还是只有5年,而有些地方早就是6年了,其实任何时候全国的教育都没有统一形式过,就比如说现在的高考,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呢,所以不要以自己的经历来推断别人的经历是不是真的。至少我那个时候,小学是5年制,初中是2年,高中是2年,而且那个时候还有过春季开心和秋季开心的转变等等。

我在1974年的时候,高中毕业之后也没有其他的去处了,只能回家干农活。那个年代,对于农村人,不像现在可以随意地外出打工,当年可是除了干农活就没有去路了啊,外出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机会。但是对于我呢,有几个出路,比如说高中毕业可以当代课老师,也可以去当兵,不过这两个路劲都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