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两种社会养老保险,一种是以农村养老保险为基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另一种是灵活就业人员、单位职工等群体都可以参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两种养老保险,哪个参保更划算呢?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有哪些?

①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部分,主要是政府财政补贴给予的有关待遇。按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定,今年将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20元,将达到123元每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基础养老金,地方可以额外提升标准。比如说山东省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是168元/月,青岛市则是218元/月。全国最高的地区是上海市,1400元/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 60岁的计发月数13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由于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继承,因此这一部分是不会亏本的。为了激励大家按时缴费,只要在每年规定的集中缴费期内缴费,政府还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100元档次不低于30元,500元以上档次不低于60元。

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地的缴费档次非常灵活,1000、2000都可以,像山东省最低档次是350元/年,参保压力不大。

②丧葬补助金。参保人去世以后,给家属的一笔安葬补助费用。全国各地的标准相差很大,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12个月的基础养老金,山东省是800~1000元,北京市和深圳市是5000元,上海市是6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有哪些?

①基本养老金。虽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也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但实际上,具体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基础养老金部分,等于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养老金计发基数,未来将全部统一至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能够跟社平工资挂钩,这一部分也体现了养老待遇的购买力,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毕竟工资增长率是最佳的购买力测量标准。

平均缴费指数主要体现的是缴费档次的高低。缴费年限是具体到月份的,能够体现每一个月的养老保险缴费差距。

一般来说,即使是最低基数缴费15年领取的养老金也会远超当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大优势是其退休年龄是变化的。像女同志可以50岁或者55岁退休,失去劳动能力的男职工也可以50岁退休的。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行了衔接。

不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的。这一部分继承的话,可能就有点亏了。但是职工养老保险还有下面两部分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根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参保人去世以后,家属还可以领到相应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丧葬补助金统一是两个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遗属抚恤金是根据养老保险缴费时间长短,最多可以领取24个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退休人员最低也可以领取9个月。

对于缴费15年的群体来说,2024年最低也可以领取3.3万元至8.2万元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是以高缴费、高待遇为特点,有负担能力的人还是应当选择职工养老保险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