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秉承“法治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行政执法协调监督部门不断探索与实践执法质效提升的方式方法,让相对人尤其是经营主体在感到执法公正、透明的同时,更有执法为民的情怀和温度。

包容,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有温度。在不触碰质量、环保、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给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企业一定合理的“观察期”。“观察期”内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警示告诫、行政提示、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法理相融,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规范、诚信经营。

审慎,让相对人以自纠促规范。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对重大柔性执法案件落实四个到位:法制审核、集体讨论、案卷评查、群众公议。在法定范围内给予执法相对人自我纠错的空间,通过预警、提醒等方式帮助执法对象特别是企业及时纠错改正,对因非主观故意的过错行为,让企业在社会商誉、资格认定、优惠政策享受等方面尽可能不受影响。对不予处罚、免予行政强制的轻微违法行为和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一般违法行为,充分运用政策辅导、规劝提醒等柔性措施,加大对企业的行政指导力度,让企业在认识到位、自纠到位的基础上建立预防、规范、提升的长效机制。

创新,让监管促市场主体信用建设。按“放管服”改革精神指引,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运用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的工作方法,实现对企业“行政处罚—合规建议—整改修复”的闭环执法、管理和服务,帮助企业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和如何改正,同步指导企业如何通过信用修复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让执法为民的初心促执法效能、社会效应提升,让企业把呵护信用的意识化为维护信用的行动。(马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