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知网

2021年清明,北京国际机场。雾霭未散,寒意袭人。一对母子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前往厦门航班。他们刚刚从万佛华侨公墓出来,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就埋葬在那里。

这么多年来,陈由伟始终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他曾“厌恶”过数学,后来却爱上了数学,如今身为数学系硕士的他终于能够放下心里的负担给父亲扫墓,更能毫无压力地前往父亲曾经曾经见证了父亲陈景润辉煌岁月的校园,参加百年校庆。

两天后,厦大百年校庆如期举行,主席台上,陈由伟与母亲并肩而坐。当主持人念到“陈景润夫人由昆,陈景润之子陈由伟”时,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陈由伟抬头望向那张父亲曾经坐过的椅子,眼眶湿润。他知道,这一刻,不仅是对父亲的缅怀,更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才父亲与普通的儿子

1973年3月2日,在《中国科学》上悄然刊登,立刻引起了全球的轰动。这篇论文极大推进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陈景润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数学天才。

然而,陈景润的生活却依然简朴,居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堆满了运算纸和书籍。他每天埋头在书桌前,沉浸在数字与公式的世界中。

1978年,陈景润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好,会后便被送去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检查。

当时,因为他的《1+2》的证明,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么一个数学领域的专家,他的到来在医院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医护人员们都想见见这位了不起的数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昆恰好在1977年底从武汉军区医院调来这里进修,陈景润来时,她也被同伴拉去“看热闹”,谁承想,性格内敛的陈景润见了由昆倒是话多了起来。

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一来二去,来人也就熟悉了。

陈景润第一次看见由昆时就心生欢喜,而由昆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也渐渐低对他产生了好感。

不久,两人便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并在1980年结了婚。

1981年,陈景润和由昆迎来了他们的儿子,取名陈由伟。这个名字融合了父母的姓氏,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伟大而快乐的人。小名“欢欢”,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简单而美好的期望。

在陈由伟的童年时期,父亲陈景润虽然工作繁忙,但对儿子的成长十分关心。

小小的陈由伟喜欢拆解玩具,每次把家里弄得一团糟,由昆总是气得训斥他,而陈景润则在一旁笑呵呵地说:“孩子在动脑筋呢,让他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由伟开始上学。作为陈景润的儿子,他在学校里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应该像父亲一样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每次考试后,老师总是会拿着试卷问:“陈由伟,这题你怎么没做对呢?你爸爸可是大数学家啊。”

这让陈由伟感到无比的压力和困扰。

高中学文的决定

1996年,因为身体状况长期不佳,再加上长时间过度劳累,63岁的陈景润因病突然离世,彼时,陈由伟也才不过15岁。

陈景润虽然没说,但在临终时他心中的一个遗憾仍旧是自己的儿子没能在数学领域施展才华,他始终认为陈由伟在数学方面是有天赋的,但却因他这个父亲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高中后,学校开始分文理科。陈由伟毅然选择了文科,希望摆脱父亲的阴影。

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不解,他坚定地说:“我喜欢文科,我要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在他内心深处,他是迷茫的,他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在高中毕业时,陈由伟拒绝了厦大的橄榄枝,选择去北京念商科。

突然的转系决定

大学毕业后,陈由伟决定出国留学,前往加拿大攻读商科硕士。

远离家乡和亲人的他,在异国他乡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他开始认真思考,回忆起父亲陈景润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数学,那个他曾经逃避的领域,似乎在冥冥中召唤着他,已经成年的他回想起儿时对数学的抵触,带着客观的角度去审视,他终于明白,自己厌恶的只是旁人将自己与父亲做对比,而不是数学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陈由伟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他拨通了系主任的电话,语气坚定:“教授,我想转到数学系。”

系主任惊讶地问:“由伟,你确定吗?这可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我确定,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陈由伟回答。

挂断电话后,陈由伟心里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他知道,这次的选择,或许才是他真正的方向。

学术突破与自我肯定

转系后的陈由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商科与数学的差距,让他感到无比艰难。课堂上,他常常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感到沮丧。但在母亲的鼓励下,陈由伟重新振作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每天埋头苦读,向教授请教,终于逐渐掌握了数学的奥秘。一次次的难题被攻克,他的信心也逐渐增强。课堂上,他的回答越来越准确,教授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陈由伟在数学领域的进步令人瞩目,他不仅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还参与了多项研究项目。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赢得了同行的认可。

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教授赞赏地说:“陈由伟,你的研究非常出色,有着你父亲的影子。”

陈由伟微笑着点头,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父亲陈景润增添了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陈由伟顺利拿到了应用数学硕士学位。

毕业典礼上,他穿着学位服,站在台上,望着台下的母亲由昆,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自豪。

回国后的新起点

回国后,陈由伟决定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中,投身于科技创新领域。他加入了一家高科技企业,从事数据分析和算法研究。他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9年,陈由伟受邀回到厦门大学,参加父亲陈景润的纪念活动。站在熟悉的校园里,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当天,陈由伟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的师生们,心情激动。他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心结,能够以陈景润之子的身份,踏踏实实地站在父亲曾经学习和工作过得地方。

那次纪念活动结束以后,陈由伟继续在数据分析和算法研究领域深耕。他不仅在公司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自豪的扫墓之行

2021年清明节,陈由伟带着母亲由昆回到福州,为父亲陈景润扫墓。站在父亲的墓前,陈由伟心潮澎湃,泪水模糊了双眼。他轻轻抚摸着墓碑,仿佛在与父亲对话。

“爸爸,我终于有脸给您扫墓了。”他哽咽着说道。

由昆站在一旁,握住儿子的手,眼中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你做得很好,爸爸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她轻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后陈由伟和母亲由昆来到了厦大,参加厦门大学的百年校庆。40年前,他的父亲陈景润也曾来到厦大参加六十周年庆,这一次,作为陈景润的儿子,他终于可以坦坦荡荡地接受他人因父亲陈景润而倾注给他的眼神。

结语

从最初的叛逆到最终的自我实现,陈由伟用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他从父亲陈景润的光环下挣脱出来,毅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从文科到商科,再到最终回归数学。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与才华,最终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并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今,陈由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步,都承载着父亲陈景润的期望和梦想。他将以更大的努力,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参考资料:

知网《陈由伟:接力跑中的传承与使命》

知网《陈景润育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