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摊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回新疆!

清朝末年,新疆一直是个不稳定因素。1865年,阿古柏攻占新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随后与沙俄建交,而后者觊觎伊犁地区已久,边疆地区无有宁日。

与此同时,英国占领印度后,对南疆地区也有想法,一时间新疆被几方势力同时觊觎,可清朝政府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

对于当时的满清政府而言,当时的海疆危机突显,清朝的朝堂之上,一场关于新疆去留的争论如火如荼。

李鸿章的一席话,如同冷水泼在了朝臣们热血沸腾的心头。他轻描淡写地说:“新疆乃不毛之地,弃之亦不足惜。”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不少人心生怯意,对收复新疆的前景感到渺茫。

在李鸿章看来,当时沿海防御更为主要,因为西方列强大多乘船来到中国,对于海防而言,新疆的事并不关键,可以适当缓一缓。

然而,就在众人犹豫之际,一位老者挺身而出,怒目而视,此人正是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

他厉声反驳道:“新疆乃我中华神圣领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岂容轻言放弃!尔等竟如此大方,真是令人齿冷!”左宗棠的话掷地有声,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慈禧太后见状,也是眉头紧锁。她心知新疆的重要性,但国库空虚,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军费来支持这场可能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她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道:“可以出兵新疆。但是国家财政困难,实在难以支持。”

左宗棠闻言,心中一阵悲愤。鸦片战争打没了经济,加上各种条约赔款和慈禧的奢靡浪费,国库早就空了,但这些话他是无法说出口的。但并不意味着放弃,他深知新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一拍大腿,豪气干云地说道:“太后勿忧,臣虽不才,愿自筹军费,誓死收复新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惊叹之声。左宗棠的决心和勇气感染了每一个人,连慈禧太后也为之动容。她深知左宗棠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于是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

自此,左宗棠便开始了艰苦的筹款之路。他四处奔走,向胡雪岩等富商巨贾募集资金,在银行结款240多万两,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家产来支持这场战争。

可是军费远远不够,最终朝廷下诏,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筹集到了一笔可观的军费,为收复新疆奠定了物质基础。

有了军费的支持,左宗棠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因此要求士兵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苦练杀敌本领。在他的带领下,陕甘地区的军队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左宗棠还积极与新疆当地的各族人民进行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深知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只有团结各族人民,才能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因此,他亲自写信给新疆各地的土司、伯克等头人,向他们阐述收复新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承诺一旦收复新疆,将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和待遇。

在左宗棠的感召下,新疆各地的各族人民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清政府的收复行动。他们有的提供粮食和物资支援前线将士,有的直接参加到战斗中来,与清军并肩作战。这种民族团结的力量,成为收复新疆的重要推动力。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奋战,左宗棠终于率领清军收复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保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左宗棠本人,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如果不是左宗棠的坚持,如今的新疆很可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人认为李鸿章是正确的,因为海防矛盾高于边防,这是需要平衡的。

左宗棠也明白李鸿章的用意,但是收复新疆不单单是收回一块领土,这代表的是朝廷的一种态度和收复新疆的人心。

领土基因很早就刻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左宗棠就是最好的实践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