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胡适,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对冤家,他们打过笔战,彼此不能认同。鲁迅说胡适喜欢想侯门献媚,是比蛇还要毒的“能言鹦鹉”,是出卖灵魂的人,伪学者。而胡适呢,他则说鲁迅狺狺的攻击,并不能损伤他们一毫。狺狺就是狗叫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不会有人否认这两位民国大家的学识,他们的人品从来也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是五四的重要人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巨人。但是,他们却站到了彼此的对立面上,这可难为了后来的很多人——是支持鲁迅好呢?还是支持胡适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题,中国人的思想太二元对立,非黑即白了,既然他们同样都是大师,我们为什么非要从他们中间选一个出来推崇,再把另一个给贬低到地下呢?我们为什么不将吸取他们两人身上最优秀的部分,让他们来为现代的中国带来启示?另外,难道除了推崇和贬低,就没有第三种选择——平和客观地去看待他们?非要神化一个,再丑化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子东教授对着两个人就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两人各有所长,同为中国文化界的巨人,“看病是鲁迅看得好,药方是胡适开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说鲁迅看病看得好,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深刻的怀疑论者。他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发现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他怀疑封建统治和旧礼教,但是同时他也对革命抱有怀疑,在《头发的故事》中这一点表现的最为明显。鲁迅认为明朝人拒绝拖辫子,但是后来顽民都杀尽了,辫子也就留下来了,但是洪秀全来了见到留辫子的就杀;出国留学了,洋人看见盘辫子的就嘲笑,但是回到中国却还得买假辫子;那如果穿上长衫呢,大家骂得更凶。革命军会勒令你剪掉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革命果然是好的吗?它难道不盲目吗?能在一篇文章中这一针见血地说明这些问题的,大概只有鲁迅一个。

鲁迅从民间看,倡导唤醒民众。胡适则以启蒙和改良着手,用科学的,实验主义的方法来改进政治。两个人一个是平民的,一个是精英的,但是目标都是一直的,实施坚持社会公正,和中国的发展的。鲁迅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胡适的民主理性都是现代中国不可或缺的东西。两人都是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