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4日, 胡适为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会。行将结束之时, 他仿佛话匣子开了闸一样,意犹未尽地补充道:

"虽然太太嘱咐我少言, 但今天趁夫人不在, 我还是得再多说几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间, 他身躯微微摇晃, 随后仰面倒下, 后脑勺重重地撞在桌子边缘!

当他的妻子江冬秀匆忙赶至现场时, 为时已晚 - 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享年72岁。

这段共同走过的时光, 让江冬秀错过了见丈夫最后一面的机会。痛失亲人的悲痛让她哭晕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胡适的葬礼上, 江冬秀的情绪依然无法平静。她当众捶打着胡适的遗体, 哭诉道: "死鬼胡适!"

她的哭声在灵堂上回响, 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不舍...

那么, 江冬秀与胡适之间到底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呢?

胡适一生中最敬畏的两位女性分别是妻子江冬秀以及母亲冯顺弟。

冯顺弟, 一位来自安徽绩溪的农村女孩, 为了给父亲建房, 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胡传曾任候补知州, 育有三子三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1年12月17日, 冯顺弟生下了聪明伶俐的胡适。然而, 胡适五岁时, 父亲胡传便撒手人寰。临终前, 他留下遗言: "穈儿(胡适原名)天资聪慧, 应让他读书。"

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 冯顺弟终身未嫁, 全心全意地培养儿子。她年轻守寡, 还要照顾六个子女, 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胡适深知母亲的不易, 对母亲言听计从。母亲的期望就是他前进的动力。

1904年, 年仅13岁的胡适与江冬秀定下婚约。江冬秀出生于安徽旌德县江村的名门望族, 家族中有探花和翰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并不愿意迎娶这个裹足、缺乏文化的传统女子, 但母亲的命令不能违背。于是他借读书之名, 前往上海求学。

六年后, 胡适考取"庚款", 赴美留学。此时, 江冬秀已满20岁。按照当时的习俗, 她已经算是大龄剩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 江冬秀并未坐以待毙。她以照顾胡适母亲为由, 时常前往胡家居住。每次来到胡家, 她都会协助冯顺弟处理家务。

她深知, 只要得到孝子的母亲认可, 婚姻大事自然水到渠成。经过一番努力, 冯顺弟对江冬秀赞不绝口, 视她为理想的儿媳。

胡适也特意写信向江冬秀表达感激之情。在信中, 他尊称她为冬秀贤姐, 感谢她陪伴母亲、分担家务, 让他得以安心在外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还寄给江冬秀一张自己的照片, 照片中的他,文静俊秀,嘴角噙着微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神采。

江冬秀收到胡适照片,欢喜若狂。

她请人代笔,回复一封工整书信,并同婆婆冯顺弟和合影一张,寄还给胡适。

信中的她,温婉地称呼胡适为“适之郎君”,嘱咐他别因为远行牵挂家庭。

“男儿当立鸿鹄志,勿因小爱误雄心。”

这份体贴,深深触动了胡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感慨万分,提笔写下了一首动人的“得家中照片题诗”:

车马迟迟未相见,心怀期待空等待。

终将归家共度日,与君携手伴终生。

杨林桥畔筑新居,山水之间享宁静。

辟出花园十余丈,种瓜种豆又种葱。

我将教子读书史,君为我备美酒香。

无需弦瑟奏佳曲,勿需缶鼓击华章。

家庭温馨欢乐多,敬祝母亲寿无疆。

这首诗描绘了他与江冬秀的幸福生活:

夫妻耕耘田间地头,琴瑟和谐;

家庭和睦,母慈子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幅诗酒田园的画卷,一个天伦之乐的归宿,尽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正当胡适准备接受江冬秀时,一位美国女子的出现,扰乱了他的心。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期间,胡适与一位地质学教授的女儿韦莲司成为了邻居。

1914年夏,韦莲司从纽约回家看望父亲,胡适受邀为其接风。

两人交谈甚欢,胡适发现他们心灵相通,如同知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晚,胡适在日记中激动地写道:

“真是一位奇女子啊!热情大方,谈吐优雅,思想深刻。我见过很多女子,但像她这样集思想、智慧、勇气、热情于一身的,唯有韦莲司。”

不久,他便深深爱上了这位独特的女子,心中充满了惊喜、惶恐和温柔。

两人熟悉后,韦莲司常约胡适外出散步。

胡适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你博学多才,见识广阔,思想深刻,无人能及。而且,你个性独立,高洁近乎狂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莲司听后,微笑着回应:

“真的吗?”

胡适坚定地点点头:

“是的。你比我描述的更好,只是你自己尚未察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