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18日,济南市举行全市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6月17日,观摩团走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对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太平街道阎桥村、十二村联建理想家园项目进行现场观摩。

十二村联建理想家园项目位于大桥街道,是济南起步区首个按照“理想社区”标准建成的村庄集中安置区,社区共规划三期64栋楼,计划安置12个村4600余户、13000余名村民。2023年4月完成一期回迁,占地22.84万平方米,共1075户、3200余居民,入住率达100%。随着首个“理想社区”基本成型,济南起步区“新市民”的理想生活也逐步揭开面纱。

首个回迁社区

落地6大理想场景

典雅温馨的装修风格,整齐摆放的各类图书,可供开展文化活动的讲台以及用于自习、阅读的座区……近日,在大桥街道鹊华理想社区,继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后,起步区首家社区“泉城书房”已对外开放。同时,设有全科、中医、口腔、护理等科室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正式启动运营,能够满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和诊疗康复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起步区首个回迁安置区,鹊华理想社区得到了起步区以及省、市的高度重视,精装修交付、直饮水入户、回迁即可办理独立产权证等举措在回迁安置领域实现突破。

随着居民入住,鹊华理想社区持续完善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理想邻里、理想教育、理想健康、理想创业、理想服务、理想治理等6大理想场景实现落地。这些理想场景主要在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治理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养中心等几个载体内实现。

位于商业街北侧的党群服务中心是居民最常使用的场所之一,内部两层空间融合了政务服务、儿童乐园、书画教室、“四点半课堂”、创业指导、非遗传承等一系列功能。走进一楼,门口的积分兑换区摆放着几沓“理想银行存折”。

鹊华理想社区党委书记韩莎莎表示,居民回迁后产生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想法,这些存折里记录的是居民通过参加扶老帮困、文明实践等公益活动获得的积分,可兑换实物、荣誉、场地、服务等奖励。

日前,一堂非遗剪纸课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银龄学堂”开课,七八位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转动手中的红纸寻找最佳的剪纸角度。

“社区不仅仅是要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更好适应‘新市民’身份的转变。”韩莎莎介绍,社区通过挖掘、培养一批社区能人,引领成立了书画、茶艺、非遗剪纸等多个社团组织,继而引导他们自发地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引入当地企业、机构作为社区合伙人,进一步发挥空间资源,为居民提供升学教育咨询讲座、就业咨询等专业化便民服务。

在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日间照料中心可为老年人提供低价就餐,并在一楼角落设立“四角工坊”,通过招募社区能人向小区居民提供理发、裁剪、修鞋等便民项目。党群服务中心南侧的“书记茶摊”成为居民聚会聊天的好地方,社区负责人每周在此“出摊”,与居民谈心了解居民诉求。

以“理想家园”为样板

开展标准化建设

济南起步区党群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以鹊华理想社区为样板,起步区将在全域探索开展标准化建设,在所有新建回迁社区搭建“一统四融六场景”标准体系。其中,“一统”即党建统领;“四融”即文化融汇、资源融享、力量融聚、机制融通;“六场景”则是如今已在十二村联建理想家园建起的6大理想场景。

起步区立足多村回迁实际,在“理想社区”统一组建实体化社区党委。目前,鹊华理想社区党委副书记周萌已在社区工作近一年的时间。

“回迁社区与农村和普通城市社区不同,与城市社区相比,回迁社区居民间有着更密切的邻里关系,更像是一个大家园。”周萌介绍,社区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社区党建、治理、服务等工作,在利用好各类载体的同时,以更人性化、现代化的服务更好地实现村民向市民的过渡,同时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中心功能,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统一社区名称、建设标准、规划设计、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多村联建理想家园将坚持人本化服务、多元化治理等原则。其中,人本化服务体现在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主题、文化标识、文化设施。在建设上突出“一老一小”关爱,将在每个社区配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婴幼儿托育点、图书馆、书画室、亲子乐园、全龄学堂等功能区,着力打造养老托幼一体化场景。同时,突出就业创业服务,配建创业个人及团队办公、产品展示、创意宣传等场地,营造社区就业创业良好生态。

同时,济南起步区将在“理想社区”实施网格精治,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党员领单”模式,以建立积分兑换、信用评价体系,搭建议事厅、会客室、“书记茶摊”等载体的形式,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起步区坚持走乡村文明善治之路,探索推进“理想社区”标准化建设,优化回迁社区治理和服务,引导群众共建环境、共同治理、共享服务。(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飞跃 胡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