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抗战胜利70周年的神文《石牌伟纪》一文中说到:

“石牌保卫战是中国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比在国内抗战史上的地位高得多。自此以后,日军转入战略防守,中国军队转入攻势,直到两年后日本投降。”

我不知作者与传播者在发出这样的文字时是怎样的一个心态,估计是达到高潮了。

这是一个严重的谬说,当然这一说法最早并不起自《石牌伟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将石牌保卫战说成东方斯大林格勒,也是事出有因。这因,出自石牌保卫战时蒋介石给前线将士的电话和手谕。

据指挥这次鄂西会战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回忆录记载,石牌保卫战期间,

“战区接奉委员长电话指示:石牌要塞需独立固守十天,希望成为我国之斯大林格勒,如无命令撤退,即实行连坐法。”

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在回忆录中也曾说到:

“我最高统帅并手令江防守备部队诸将领,明示石牌要塞乃我国之史大林格勒,为聚灭倭寇之唯一良机。”

鄂西会战发生时的1943年5月,正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不久,其在同盟国之间正被大肆宣传热炒,而石牌乃战时陪都重庆的东大门,战略地位敏感,一贯喜欢越级打电话发手令的蒋委员长借此热炒之胜利消息来鞭策前线将士,严令死守石牌,十分的正常。

但有一点和今天的热炒不同,即蒋介石也好,鄂西前线众将士也好,将石牌喻作斯大林格勒都仅仅是要求守卫者要像苏军死守斯大林格勒那样死守石牌要塞,而没有谁将石牌保卫战的战果和意义类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没有。从来没有。但不管怎么说,因为蒋委员长有此话在先,所以将石牌保卫战说成是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说得过去。

说不过去的,是将石牌保卫战说成是抗战的重大转折点。

这就有必要说一说鄂西会战暨石牌保卫战了。很多人以为,敌发展进攻,是要攻略重庆,其实不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军急需运送在中国掠夺到的更多战略资源,但作为当时重要运输工具的中国内河船舶却越来越少,而且宜昌到岳阳段长江水道在中国军队手里控制着,行不通,因而他必须还要掠夺更多的船舶,并打通长江航路,就为这个,他发动了这次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4月,参与此战的日第11军制订了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

“1.作战目的

加强扬子江运输能力,使宜昌附近的船舶在下游通航,同时歼灭由洞庭湖至宜昌对岸的扬子江右岸地区敌野战军。

2.方针

作战区域大致分三部分,各区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各该区之敌。

在此期间,使在宜昌的船舶向汉口通航。

3.使用兵力

(下略)”

日军在开战之前拟制的这份计划,第六战区不清楚,而误判其是要攻略重庆,这很正常,但战后早已不是秘密的日军此战动机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说成是要进攻重庆,就不知是故意还是无知了。

经差不多一个月的会战,其结果,敌第一个目的完全达成,其不仅掠夺了大量的船舶,也打通了宜昌至长江下游的航路;第二个目的基本达成,参战的国军第六战区有生力量遭到沉重打击,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整个会战的行动都是按照其预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目的一经达成,即主动撤出找斗,始终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因而可以认为是基本上实现了战役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牌阻击战,实际上是石牌——曹家畈——木桥溪——资丘一线的阻击战,是这次鄂西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时间自5月26日起,至31日止。这几天的战况十分激烈,守军第139、第67、第5、第18师阻击的十分英勇,牺牲特别的惨重。这是应该永久铭记的。然而日军不过是把对石牌一线的进攻当作一个烟幕,意在吸引国军注意力,为他夺船做掩护而已。也就是在石牌一线作战最激烈的27日,在宜昌掠夺到的50余艘16000多吨的船舶被开走,经过沙市、监利驶到了武汉。悄不蔫叽的,鬼子打这一仗的最大企图实现了。

目的实现了,烟幕不需要了,因而石牌一线的戏也就该收场了,于是他开始撤退。国军发现其撤退后,开始发起追击作战。最后以日军退回原防结束了会战。

也就是因为会战是以日军退守原防而告终,因而当时国府将此次会战称作“鄂西大捷”。至于歼敌数字,最初六战区说是

“毙伤敌官兵25718名”,

到了国军对外发布时,变成了

“毙伤敌55870人,俘敌48人,缴获步枪640支,机枪30挺,迫击炮10门。”

古今中外的军队,战时发布的战果与战损,都有夸大,为鼓舞士气,振作民心,本无可厚非。但这也要把握一个度,水分太多了,难免弄巧成拙,事与愿违。鄂西会战发布的这组数字,就因水分太大,成为笑柄,以至就连并非行伍出身的国舅爷都看不下去了。战后不久的1943年7月,远在美国负责外交的宋子文在《致蒋介石告以我方军事宣传幼稚恳请切实调整电》中说道:

“稍具常识之人,必觉我方如仅获如此少数战利品,敌人决无五万余人之死伤。以各国战事常例判断,敌方死伤不能超过五千人。无怪美军部及史梯威不信鄂西战事之激烈,更不信敌人此次有胁迫陪都之企图,而证明文以前向军部及各人所述鄂西战况,为不实不尽。

“窃查我方军事宣传之幼稚,已非一日,往往以儿戏视之。且其报告损害政府之威信甚于敌人之宣传,其效用等于第五纵队参加工作。”

到了此战结束四十多年后的1988年,台“国防部”史政局重修的《抗日战史》中,给出了鄂西会战的又一组数字:

歼敌3500余人,俘敌88人,我伤亡49115人,被俘4729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差距如此悬殊的数字哪个更接近史实,各位自己去判断。不过对于网络自媒体和地摊刊物的作者来说,这都没用。因为他们不需要真实、也从不用史料说话、更不会给你出处,他们要的是怎样才能吸引读者眼球。将石牌保卫战类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还不算,因为斯大林格勒乃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一众写手便又推导制造了石牌保卫战乃抗日战争重大转折的超级神话,这神话同样得到了大量复制、大量转发和点赞。

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伟大转折,那是当之无愧的。该战之前,是德军追着苏军打,战役之后,是苏军追着德军打,一直追打到柏林。可鄂西会战之前与之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在这之前的历次会战,都是日军主动进攻,在这之后的会战,除了滇西和印缅有局部反攻外,又有哪一次不是日军主动进攻呢?直到抗战结束前几个月的湘西会战,仍然还是日军追着国军的屁股发展进攻。说什么“自此以后,日军转入战略防守,中国军队转入攻势”,说着不害臊吗?还说什么石牌保卫战“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我又要问了,哪一个西方军事家说的?出处何在?

附参考资料:

1,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2,陈诚:《陈诚私人回忆资料(1935-1944)》

3,陈诚:《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

4,宋子文:《宋子文驻美时期电报选 1940-1943》

5,《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日方资料)

6,《抗日战史》(台史政编译局1988年版)

7,《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郭汝瑰、黄玉章主编)

8,张泉:《抗战时期鄂西战地采访散记》

9,方天:《石牌会战的前后》

10,邱行湘:《石牌要塞保卫战》

11,赵秀昆:《抗战期间武汉失守后的十八军》

12,杨凡《我在吴奇伟身边工作的回忆》

(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