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842年,在鸦片战争惨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第一条是这样的: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赫然写着以“永存和平”“彼此友睦”的字眼。

1844年,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这当然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第一款是这样的:

第一款 嗣后大清与大合众国及两国民人,无论在何地方,均应互相友爱,真诚和好,共保万万年太平无事。

强盗嘴里吐出来的竟然是“真诚”、“友爱”、“太平”这些字眼。

02

1881年,曾纪泽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根据条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俄国。

自1840年以来,满清政府对列强的要求无一不是有求必应,但这一次割让了7万平方公里的同时,还收回了不少土地,所以不少人还颇为欣喜。左宗棠说:

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

此条约一公布,英、法、美等国的各大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说:

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实际上,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本就为中国所有,只不过被俄国强占过去,还回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但又仍割让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俄国。

这样的丧权辱国条约,竟然被清政府拿来作为功绩,被国外列强媒体称赞,真是无耻到底了。

03

鸦片战争开始时,英军兵力为4000人,其后不断增兵,到战争结束时,其兵力约在2万人左右。

一支2万人的军队就让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屈辱地接受失败,道光皇帝创下的耻辱纪录,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打破。

04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个条约,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是没有任何权力的,连条约的文案都是英国人翻译成中文的。

对于其他条款耆英、伊里布没有异议,但他们也不是没有争取过权利。

在《南京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耆英、伊里布争的是什么呢?争的是“大皇帝恩准”几个字,这几个字代表的是道光皇帝的颜面。

05

1840的中英战争又被称为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是这场战争的重要因素。

但在《南京条约》里面,没有一个字是关于鸦片的。

英国人当然知道售卖鸦片是一种卑劣的行径,是不会写在条约上的。

清朝代表耆英和伊里布不明白为何英国要在印度种植鸦片,然后卖到大清。

英方代表璞鼎查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们的人民品德高尚,就不会沾染此种恶习;如果你们的相关官员不腐败,而是执行命令,鸦片就进不了你们的国家。要使我们的领土上停止罂粟种植,主要靠你们。 ‍

这段话的逻辑是清朝的国民沾染鸦片是品德的问题,问题出在清朝国民身上,这强盗逻辑也是闻所未闻。

不仅如此,璞鼎查还提了一个建议:

因此,立刻使鸦片输入合法化……由此最大程度地限制鸦片走私,是不是会更好呢?

耆英和伊里布虽然无能,但对这个提议也是果断拒绝了。

那么英国人贩卖鸦片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直到清朝灭亡之后。

袁世凯称帝时,总费用大概需要3000万。其中2000万用于登基典礼,1000万用来收买军队的人心。

袁世凯没钱,就想到了鸦片。

根据当时和英国的协议,应该开始禁止对华输送鸦片,但鸦片售卖是逐步停止。英商在禁令日期到来之前,低价抛售鸦片。

那么英国为何同意不卖鸦片了呢?可不是这些洋人心地善良。

因为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商品输出大增,鸦片贸易的地位下降,已经不需要以贩卖鸦片来作为平衡贸易逆差的手段。而且舆论的压力日益加大,英国所以同意了停止输送鸦片。

英国人不卖了,国人可以卖啊!

国内烟商接手这批鸦片,为了能够得到售卖许可,烟商们不仅按照原来的税收交税,每箱鸦片另外还上交4500元给袁世凯。

袁世凯在鸦片上共筹集了资金2700万,称帝的费用也就基本凑齐了。而国内的烟商们也赚了钱,真是“皆大欢喜”。

只是这么多鸦片背后,不知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06

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打死马嘉理和随从4人。英国佬这下不敢干了,要找清政府的麻烦,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烟台条约》,条约中有一条,要求清政府派遣钦差大臣到英国进行道歉。

慈禧太后最后选定了郭嵩焘,让他去往英国道歉,并让他担任驻应该公使。

07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最屈辱的条约。

条约签订之时,慈禧对和谈人员的指示是:

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覈,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条约签订之后,慈禧表现出来的竟然是一种欣慰的态度,说洋人不侵犯我主权,不割我土地。真后悔自己的愚蠢无知,现在想来当初对抗洋人,真是十分后悔,忧愤交加。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惟各国既定和局,自不至强人所难。

这段历史,连后来的光头都看不下去了,评价说:中国在此险恶的瓜分潮流之中,虽因列强国际政策的转变,侥幸于形式上的不亡,然而清廷惧外的心理,已达于极点,且因之进而发展其媚外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