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西安学霸,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时,距离高考还有100天。

在冲刺的最后阶段,在压力最大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同时也选择了解脱。

那一天,是林家父母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终生无法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嘉文是大众眼中的学霸,也是历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史学奇才。

他对历史事件的评述,早已经超脱同龄人的视角,变得极为成熟,极为客观。

但或许正是因为了解历史,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他才会在临死前留下遗言,声称自己已经看透了人生中的两件事,不再愿意前行。

林嘉文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有什么心路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学奇才,盛名在身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对像我这样的历史老师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有时候我讲解的内容,如果能够跟他的想法一致,我才会彻底放下心来。”

陕西西安的一所学校里,林嘉文的历史老师这样说。

她评价的学生,就是被学界誉为史学天才的林嘉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他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书香门第。

林嘉文的母亲是学校老师,父亲是一位律法从业者,祖父母都曾经在中学教书。

在书香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他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将之作为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小孩子通常活泼好动,林嘉文在最好动的年纪里,却能够安安稳稳的在板凳上坐一下午,看上一本好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时,父母总是会注重全面性与综合性,所以在他的书桌上,各种领域的书籍都会出现。

但是渐渐的父母发现,林嘉文最喜欢翻阅的是历史类书籍,有些历史书,他甚至翻了三遍不止,每一遍都看得津津有味。

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父母便开始有意引导,希望他能在历史领域找到更多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上学不久,他就对父母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想买两本书,一本是《史记》,另一本是《资治通鉴》,我保证我会把它们全部看完,可以吗?”

听到这个要求,父母有些吃惊。

在他们看来,像林嘉文这样年纪的孩子,根本无法深刻理解这些历史大部头所传达的道理。

但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则,他们还是把书买了回来,并提供给林嘉文充分自由的阅读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父母意外的是,林嘉文看完书后,真的对历史产生了十分独到的见解。

他喜欢把朝代拆分为不同的阶段,喜欢对某一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

有时他抛出的话题,成年人也未必接得上。

毫无疑问,他拥有很强的历史研究天赋。

上初中时,他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中会开设专门的历史课程,但为了考试而开展的历史教育,往往较为浅显,无法引起林嘉文内心深处的共鸣。

他只能将精神世界寄托在浩如烟海的史学典籍当中,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去梳理自我的逻辑,从历史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三观。

那时候,他对汉朝政治非常感兴趣,在阅读司马迁的《史记》时,他也会对汉朝部分多次标注。

后人往往称颂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将他定义为把整个汉朝统治推向巅峰的帝王。

但林嘉文却认为,汉武帝执政时期的兴盛,与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积累有着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秦论》当中描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在祖宗家业的基础上成就大业。

他认为,刘彻也不遑多让。

经历了秦朝末年的战乱局面,汉文帝和汉景帝打算休养生息,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引导国家力量的积蓄。

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汉武帝的国库不会丰盈,他就不能大张旗鼓的攻打匈奴。如果没有文景两帝的政策,汉武帝的身边也不会有各个领域的可用之才。

因此一个时代崛起后,并不能单单把目光聚焦于这个时代的君王,前因后果,也应当一并考虑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将这段历史解读透彻,他开始着手写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史学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光是看到这个名字,或许很多朋友便觉得深奥难懂。

但是在他的笔下,历史仿佛变成了透明的长河,每一处节点都清晰可见,每一个人物的人生都足够丰富多彩。

世人研究汉朝政治,多从儒家思想角度出发。

以道家思想的视角来解读政治实践,在当时颇为新颖,也给了历史界的大咖更多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此时的林嘉文才只有16岁。

在繁忙的学业之余,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令众人瞩目。

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虽然更大,但他也更愿意全情投入到历史当中。

因为他的代表作,学校的历史老师都认识了他,也都对他推崇有加。

不少老师专程买来这本书,仔细研究,看完之后更是感叹后生可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嘉文的历史老师,更是时常与他探讨历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这本就是一门深刻的学科,老师的视角和思考,林嘉文充分尊重,他的意见和想法,老师也会接纳和吸收。

教学相长,或许正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难能可贵的是,在历史界大放异彩的林嘉文,并不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他足够聪明,在其他学科上也足够努力。

他的综合成绩位于全年级的中上游水平,只要正常发挥,考上名牌大学不成问题。

他的历史学科更是一骑绝尘,未来或许会受到更多大学的青睐,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业紧张时,林嘉文也没有放弃对历史的探究。

高中的他对庆历新政格外感兴趣,于是便打算从范仲淹这个历史名人着手,全面解读庆历新政和他的忧乐思想。

2015年年底,他的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已经在开始着手出版工作。

他的人生一片光明,前途一片大好,未来充满希望。

他是不少同学和同龄人的偶像,更是让不少学术界前辈赞叹有加的后生。

一切看似如此完美,可林嘉文自己,却出了很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跃而下,彻底解脱

他花了太多时间去探索神奇的历史世界,独特的视角和成熟的思想,也让他对一些无法扭转的历史事实感同身受。

研究历史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钻牛角尖。

因为已经发生的事实,绝不可能更改,把自己作为客体,把历史作为主体,这才是研究的正确方法。

一旦颠倒,研究者便很容易产生无能为力之感,进而自我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偏偏林嘉文就属于颠倒者,这让他在这个领域天赋异禀,也让他产生了过于厚重的情绪负担。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王朝结束,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前进。

历史有着巧合,在不同的阶段,他也能发现许多不同的巧合,而这些巧合,恰恰印证了历史的规律性。

譬如秦朝和隋朝,譬如汉朝和唐朝,譬如清初和清末,这些阶段,常常会让他感叹历史的宿命,感叹命运的既定性和轮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龄人始终无法理解他深邃的精神世界,甚至某些成年人都不能读懂他的内心。他积压在心中的思绪无法发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负担。

所以上高中之后不久,林嘉文就被确诊了抑郁症,一直通过药物在缓解病情。

2016年高三冲刺时,他的病情更是有着明显的加重现象。

他的妈妈说:

“那段时间,我儿子经常神情恍惚,眼神空洞,我们都很担心,也害怕是高考压力过大,让他产生了心理负担。”
“所以我们把他接回了家,希望他能够尽量平常心,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家之后,林嘉文的情绪有所好转。

身边没有人再对他施加压力,没有人再用史学奇才的头衔束缚他,他感到了明显的放松

但是,深邃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转变,他也无法控制自己对未来的厌倦情绪。

既然已经看透了这一生,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2016年2月23日,他早早起床,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给父母分别送去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后,他趁着父母外出的空档,一个人走到阳台上,抬着头望了望天,低着头看了看地。

他扯开嘴角,露出了一个笑容。

最后,他朝着楼外一跃而下,用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死之前,他给老师发了一封邮件,用这样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在生命的最后,他看透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未来。

他几乎能够预知自己未来所有的发展轨迹,也很清楚未来的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未来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他也不想再通向未来。

第二件事是他自己。

他看透了自己只专注于一门学问的庸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久的沉浸在历史世界中,他已经丧失了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也丧失了与所有同龄人乃至其他各领域的人才接触的兴趣。

生活本就枯燥而无聊,他又被盛名所累,因为过量的曝光而焦虑不已。

与其背上沉重的枷锁,去过一种既定的人生,倒不如现在一跃而下,完成生命最后的绽放。

死亡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林嘉文来说,或许是轻快的解脱,但他把悲痛留给了家人,把遗憾留给了整个历史学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不同,人生不同

林嘉文的人生,毫无疑问是一场悲剧。

他活在过量曝光的世界中,他的一举一动都引发了多数人的关注。

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也无法与自我的内心和解,所以最终选择自杀。

不少人看到他的事迹,便想到了与他有着同样才华的人,韦东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位数学界的天才,他永远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不关心外人的评价,不关心镜头的曝光,也不关心世人最看重的物质生活。

他只在乎自己眼前的数字和字母,只在乎一个个公式,一串串算数。

他的内心世界极度纯粹,纯粹到除了数学,再也装不下其他的任何东西。

与林嘉文一样,他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走在校园中,老师和同学常常会拍下他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食堂里吃馒头,他也会被镜头对准;

有时候上课,他的一言一行也会被学生记录下来。

但这些外在的事件对他来说,不存在任何的打扰。

他拒绝接受专访,拒绝参加任何的公开活动,他只希望做好自己,也只希望维系好自己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相比之下,韦东奕的思想更简单,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没有那么大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林嘉文想的东西太多,多到压垮了他的内心世界。

所有人都在逼着他朝历史这条路上走,没有人愿意问他是否想停下脚步,短暂歇息。

所有人都用天才来称呼他,永远期待他的下一部著作,却没想过他有着怎样的写作心路。

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考上名牌大学是十拿九稳之事,却忽略了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忽略了一个高三学生的承受能力。

在种种压力的裹挟之下,他对生活和未来丧失了所有兴趣,直至选择了这样一条决绝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天才总是背负着沉重的壳,一步一步的向前爬着。

他们确实天赋异禀,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道路会走得更轻松,大部分天才往往承受着过多的关注,给自己的人生预定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结局。

如同林嘉文,他也正朝着这个既定的结局行走。

只是走着走着,他没了方向,没了动力,所以也就不想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