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站在大理感通寺,徐霞客遥想当年,僧人无极献贡品时,那白马嘶鸣、茶花开放的情形。这天,徐霞客游了崇圣寺三塔,看了石板的天然图,感慨画家全俗笔,画坛可废除。

(公元1639年)三月十四,徐霞客与何巢阿在寺南石匠家观赏石头,他们各用一百文钱买了一小方块。何巢阿选中的,有峰峦点缀之美妙。徐霞客选了其中黑白分明,容易分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遍游崇圣寺殿宇。这座寺院在第十座山峰之下,唐代开元年间建造,名叫崇圣寺。寺前三塔鼎足,中间的塔最高,方形,重叠十二层。塔的四旁全是高大的松树耸入空中。寺西由山门进去,有钟楼与三塔相对,气势极其雄伟壮丽。四面墙壁已经坍塌,屋檐上的瓦片有一半脱落,已岌岌可危。楼中有口铜钟非常大,直径约一丈多,壁厚达一尺,是蒙氏时铸造的,钟声可在八十里外听到。

钟楼后是正殿,殿后罗列着许多碑,李中黔所刻的黄华老人书写的四块碑都在其中。碑后是雨珠观音殿,铜铸的立像,高三丈。铸造时分三段制成模子,肩以下先铸成的铜已用完,忽然间天上落下如珠子般的铜雨,众人一道用手把铜珠捧来熔化,恰好完成了铜像的头部,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殿左右回廊中的众神像也十分整齐,但回廊倒塌不能蔽风雨。徐霞客从后边沿石阶上去,是净土寺,就是方丈的住处。前殿有三开间,佛座后有两块巨石,嵌在中间两根柱子间的墙上,各七尺见方,厚一寸左右。靠北一块有远山阔水的气势,其中流水波涛潇涸曲折,极尽变化的妙趣,有如小船停靠在烟霭绿洲间。南边一块是高峰重峦叠嶂的景观,它那弥漫的云烟深浅有别,各自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两块石板与清真寺中枯梅纹的碑座,是大理寺中最古老的东西。清真寺在南门内,二门内有一座屏风样的石碑,碑座朝北一面有一棵梅花,倒垂飘拂在石座上。石质颜色黯淡,但树枝的痕迹却露出丝丝白色,虽无花却有绘画的意境。新采石头中美妙的,没有比得上顺宁张知府寄放在大空山楼中的诸石,其中有极神妙更超过旧石。了解到造物主的创造是越来越奇妙,此后,画家的绘画全是俗笔,而画坛可以废除。姓张的石头大的直径有二尺,约有五十块,块块都很奇特,全是绝妙的着色山水画,高峻的山峰下临绝壑,飞瀑追逐着云雾,积雪的山崖映入水中,层层叠叠,远近疏朗有致,笔笔画得灵妙奇异,云气都能活,流水如有声,不仅仅是五彩灿烂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殿后边又有正殿,庭院中有一棵白山茶,花的大小如红山茶,花瓣成簇也像红山茶,花还没有开完。

净土寺北,又有一座寺,佛殿内处的庭院石阶,全用大理石铺地,方形的石块大小如方砖,这也是旧时制成的。但清真寺则是新制成的,用大理石来作栏杆墙壁。此寺前边是玉皇阁道院,而路要由前殿东的拱门进去,有殿宇三层,后边是楼阁,没有一个道士留守,庙中空空,门户倒塌,令人怅怅不快。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