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宁波现代农学院在浙江万里学院揭牌成立,现场与六家单位进行了合作办学签约,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在内的高校纷纷瞄准农学这一老牌学科,成立农学院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新时代,从“农科”到“新农科”,各大涉农高校亦在奋力争先。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宁波现代农学院揭牌

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

6月11日,宁波现代农学院成立仪式在浙江万里学院回龙校区举行,宁波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钟关华出席并讲话,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斌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波现代农学院揭牌。

宁波现代农业学院由浙江万里学院牵手“名校名院名企”共建。仪式现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湘湖实验室、浙江万里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共六家单位进行了合作办学签约。钟关华和宁波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剑平共同为宁波现代农学院揭牌。

宁波把农业专家、乡村人才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基础性支撑,实现了人才振兴与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同频共振。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30亿元,居全省第1位;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8万元,稳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1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0.7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和人才。省委和市委把“新农人”培育行动,作为建设“三支队伍”的重要抓手。宁波现代农学院作为“新农人”培育的重要阵地,致力于成为具有宁波区域特色、国内先进的现代农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今后,宁波现代农学院将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优化学科设置,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将加快打造农业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对接农业发展最前沿,用好“名校名院名企”优质资源,统筹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建设,构建产教资源匹配、供需对接、双向互促的良好格局。此外,还将加快打造农业人才引育的孵化池,系统重塑高素质农民培训、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等体系,全周期分层分类开展“新农人”培训工程,培养更多服务农业农村的紧缺人才。

宁波现代农学院计划2025年开始招生,未来5年计划培养本硕博学生1000人以上。

02

10余所农学院先后成立

成为高校布局的热门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几年中新建或成立的农学院已有10余所,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名校。各大高校皆瞄准农学这个传统老牌学科发力,是顺应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需要。

01

北京科技大学聚焦种业安全、粮食安全成立“生物农业研究院”

2023年7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将国家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与学校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机械设计制造等优势学科结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研究,在学校以钢铁工业流程链式布局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以农学为支点开展交叉融合与新兴学科发展,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以2016年成立的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二级单位“生物农业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南开大学探索“新农科”的建设,成立“南开大学农学院”

南开大学农学院于2022年5月27日正式成立,是南开大学的第28个专业学院,标志着南开大学正式开启探索“新农科”的建设,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03

中山大学成立农学院,构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新农科

2018年8月29日, 中山大学正式发文成立农学院 。目前,农学院在广州校区过渡办学,计划2020年或2021年迁驻深圳校区。农学院以“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为己任,秉持“汇世界精英,育天下英才”的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发展目标,构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新农科,打造具有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农学院。

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之初,就成立了“农科学院”,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学院”。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邓植仪教授、沈鹏飞教授等均曾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为我国农业研究和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农学院从中山大学调出,分别并入华南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郑州大学成立农学院,深入开展以棉花、小麦、油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8年7月7日, 郑州大学农学院 成立暨发展论坛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郑州科研中心举行。由郑州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共建,是郑州大学正式建制的二级教学与科研单位。农学院基本定位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学院,旨在围绕国家粮棉油安全战略和河南农业大省的科技需求,主要开展农业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

农学院依托中棉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郑州大学“河南省功能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针对郑州大学“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大学建设学科,深入开展以棉花、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以及重要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河海大学组建成立农业工程学院,是建国后国内最早培养农业水利工程专门人才的系科

2018年2月27日, 河海大学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特色,重新组建成立农业工程学院。 2019年12月底学院更名为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前身为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成立之初设立的水利土壤改良系,是建国后国内最早培养农业水利工程专门人才的系科。先后更名为农田水利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和现代农业工程系,2006年成立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水利水电学院。

学院拥有“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江宁节水园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是本院重要的科研支撑平台,学院拥有完善的本科教学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南京大学建立创意农业研究院,为南京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南京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加快农业领域“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建设,促进南京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产业发展, 2018年5月11日,南京大学与南京市农委签订协议共建创意农业研究院。

研究院将按照“全国创意农业示范中心”和“校地合作文创示范平台”的定位,组建涵盖农业、科技、金融、文化、艺术、教育、健康、体育、创意、营销、设计等各方面的专家团队,为南京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跨界、跨校,跨领域、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努力达到“四个全国一流”的目标,即提升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创意主题农园、组建一支全国一流的创意休闲农业专家队伍、建立一套全国一流的跨界合作的农创模式、研发转化一批全国一流的农业创意研究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助推南京休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07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下设作物遗传育种、数字与智慧农业等学科方向

北京大学为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相结合,开展高起点、高标准、国际一流的前沿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北京大学于2014年10月决定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 2017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为学校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重点发展农业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瓶颈问题,建设集基础理论、产业应用、战略政策为一体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新农村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核心技术、骨干人才和政策咨询支撑。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下设四个学科方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数字与智慧农业、农产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8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学科范围涵盖农学门类6个一级学科

2018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据悉,国科大现代农学院由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承办,南京土壤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科大校本部共同承办。现代农学院有4个系和4个直属教研室(共计25个教研室),其学科范围涵盖农学门类6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畜牧学、林学、园艺学)

09

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

2019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 原山西农大农学院和原山西农科院作物所合并成立新的农学院。 农学院现有农学、农学(功能农业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方向),有农学本硕统筹培养班1个,其中农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优势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现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10

河南大学农学院,聚焦农业分子育种、合成生物学、智慧农业等方面

2020年12月26日,河南大学农学院恢复重建成立大会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举行,河南大学农学院正式揭牌。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表示,河南大学农学院恢复重建是河南大学农学学科发展的新起点,承载着学科延续发展的重任和希望。河南大学农学院将继承优良的学科发展传统,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在农业分子育种、合成生物学、信息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科发展体系,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汇聚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加快产出具有较大影响和标志性意义的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拥有1个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2021年9月23日下午,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在儋州校区揭牌成立。2023年6月18日,经海南大学党委研究决定,实体化运行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成立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拥有1个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草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技术支持单位),以及其它省部级平台10多个,校级(市级)科研平台4个。建设有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4个,国家种质资源库1个,省级种质资源库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从“农科”到“新农科”

涉农高校正在奋力争先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农业发展有着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对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而涉农高校的专业设置却相对滞后。由于高校学科设置过于细化,难以适应真正的市场需求,急需交叉学科下的综合性人才。小小的种子蕴含着我国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积蓄的磅礴价值与能量,在新时代,这份能量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于是在农科基础上的“新农科”应运而生。

新农科是指什么? 新农科指高校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农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逐步进入信息文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其中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知识,这些都将会进入“新农科”的知识范畴,从而使得传统农业学科变的“新”起来。

在新农科建设方面,重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要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 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育种技术、土地科学与技术、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学 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并明确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位授予门类以及修业年限等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新农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新型人才”,而涉农高校“新农科”建设进程一直在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组织实施大类培养改革,紧抓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并提出建设一流课堂。同时探索将新农科理念融入农科专业认证标准,与荷兰、美国、巴西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新加坡等国的高校探索农科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和互认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积极探索专业与行业、产业、企业的协同模式,已经形成了科研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等人才培养方式。

东北农业大学及河北农业大学 以双创教育为抓手,探索新农科学科专业建设和双创教育培养新模式。

东北林业大学 聚焦学科交叉,正在推进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学科与林业工程、林学专业的学科交叉。同时,还充分发挥帽儿山实验林场的优势与功能,深化与全国农林院校合作,建设帽儿山共享实习基地,共享林场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教育资源,为全国农林专业的野生野外实习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福建农林大学 聚焦交叉融合,重塑新农科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生物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新农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布局发展智慧农业、合成生物学、作物表型组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构建适应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体系;同时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融入人才培养,增设数字类课程和智慧农业导论、大数据导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国内一流新农科建设“福建模式”。

山东农业大学 专注学科优势,发展农业学科特色。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农学、园艺、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植物保护、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农药)、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农林经济管理、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园艺。省级品牌专业:动物医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

青岛农业大学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在“新农科”建设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省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园林、传播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农业挖掘机械、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业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来源丨农财君综合整理自宁波农业农村、iPlants、山东高考一点通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