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的父母,会用孩子需要的方式爱他;不懂孩子的父母,会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

智慧的父母,欣赏、尊重,不把孩子当笑柄,让他的成长充满善意;情感温和,多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学会“闭嘴”,少一些好奇心,给孩子一道安全防护墙。

——萨姐

作者:暖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面提到:

“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也需要“情感储蓄值”,它可能是你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关注……

有了这些条件,亲子关系才可以稳定地越走越近。

那如何给孩子的“情感账户”的储蓄值越积越多呢?秘密就藏在这四个“不”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不取笑

为孩子“储蓄自尊”

几个妈妈一起聊天时经常提及孩子的“糗事”:

我儿子昨天晚上尿床了;
这孩子太胖了,别人都叫他小胖子,哈哈;
孩子屁股上有胎记……

她们在聊到这些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反而是哈哈大笑。

殊不知,这些无心的举动在不经意间深深伤害了孩子。

从儿童心理学上说,父母无意间取笑孩子,会激发孩子的负能量,让他觉得被羞辱、不被尊重,从而降低孩子的自尊心。

一个网友说,十几岁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唱歌,经常将自己唱的歌分享到网络平台上,还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

有一次,家里有亲戚听了他唱歌,不停地夸他唱得好。

没想到他的爸爸嘲讽他:这都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我一句都没有听懂。

还当众取笑他:你唱得好听?我怎么觉得越听越像鸭子叫呢!

他说: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尊严被狠狠踩碎。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唱过歌,和爸爸的距离也逐渐疏远。

有时候成人眼里的玩笑,就足以摧毁孩子的内心。

在一篇《青少年和青春期杂志》上说到一项研究表明:嘲弄型的父母,可能会导致孩子负面情绪的产生,引发言语和身体上的攻击、敌意等。

孩子被嘲讽时的愤怒,很有可能让他被迫卷入“两种欺凌”关系。

一种是:

孩子不断地被父母嘲讽、羞辱,他在自尊低下的情况下可能会将这种愤怒和羞辱转移到同龄人身上,作出欺凌行为。

另一种:

孩子在父母的嘲弄中变得顺从和听话,从而面对同龄人的欺凌时,可能也会表现得更加被动和服从,成为欺凌中的受害者。

被低自尊摧毁的孩子,最终他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

我曾听一位妈妈说过:我永远不会在外人面前说出孩子的不堪,保护他的面子,他才会永远充满自信。

这个世界虽然有时候不善良,但是“恶意”不应该来自父母。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尊,我们要学会去保护:

懂得去欣赏孩子,而不是取笑;

去在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孩子相信我们。

为孩子“储蓄自尊”,让孩子一生的都能量满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不动怒

为孩子“储蓄安全感”

知乎上有一个浏览量300多万的帖子,说的是:

一个女孩电脑被偷,想通过打暑假工赚钱重新买。

但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放弃了。

她的妈妈就开始骂她:平时乱花钱、考试挂科、没能保管好自己的电脑、暑期工作不好好找,再看看“别人家孩子”,兼职挣七千元买电脑。

妈妈说着说着就开始贬低女儿,说她“不中用”,骂她“什么都不如别人”。

女儿无法忍受她的脾气,最后直接拉黑了她。

情绪暴力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它不仅是让承受者倍感压力,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有心理学家总结过,当父母的教育从来只有宣泄情绪时,孩子性格会有三种变化:

第一种,被父母的情绪吞没,不敢反抗,最终变得胆小懦弱。

第二种,封闭内心,对父母的情绪选择沉默,父母说的话,对他来说就是耳边风。

第三种,破罐子破摔,你骂他打他,他会极力反抗,最终变得和你一样情绪暴躁。

孩子就像一个“情绪容纳器”:

父母脾气暴躁,孩子负能量只会越来越多。

父母情绪好,说话温和,孩子的性格也会温和。

充满爱意地沟通,才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一位作家曾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作为一个孤儿,他被多次送往合适他的家庭。

但由于他总是不断捣乱,做各种坏事,所以三番几次被领养人赶走。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包容他的养父。

他犯错从不打骂他,哪怕他因无证醉酒驾驶被捕,养父依然没有大发脾气,而是告诉他:“每个人做错了事,都要自己负责。不要随意作践自己,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是一个机会。”

这一番话让他幡然醒悟,在没有情绪对抗的交流中,他改变了自己。

孩子感受到被父母滋养的前提是:让他感受到被爱。

诗人惠特曼说:

“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什么,就变成什么。”

愤怒只会换来一时的“快感”,孩子看到的却是“阴霾与黑暗”。

平和的情绪总能滋养孩子的内心,让他看到温暖与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不过问

为孩子“储蓄掌控感”

一个妈妈曾经在网上求助,说女儿和她冷战很多天。

女儿从初一开始便有一个笔记本,为了不让她看,每天还会带去学校。

她问女儿:有什么秘密,是我不能看的?

女儿没理她。

直到初三她的成绩开始下降,学习也没那么积极了,

妈妈忍不住了,觉得女儿的日记本里有不想让她知道的秘密。

一天晚上,她逼着女儿交出日记本。

结果,日记本就是记录了她写小说的灵感而已。

那一刻她后悔自己冲动,可是女儿却再也不愿意和她多说一句话。

有时候面对亲子关系,“多嘴”也是一种伤害。

有些父母总爱打听孩子的隐私:

孩子写日记,就问他:写的什么;

孩子的抽屉上了锁,也要问孩子“为什么要锁住”

这样带着探究的询问,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英国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认为: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

隐私和秘密对孩子来说,不仅是让他保持自我,也是孩子对掌控感的保护。

有些孩子做事会避开父母、不让父母进房间、抽屉上锁,潜意识里就是在说:我要自己做主,我要独立。

如果父母不懂这一点,很有可能会将孩子变成自己的仇人。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妈妈担心儿子学坏,经常在孩子睡着后偷偷翻看他的书包、检查他的信件…

有一回,她在偷看的时候被儿子发现了,儿子竟然愤怒地将上锁的抽屉都砸了。

从此以后,他变得沉默、孤僻,甚至在网上搜索起关于自杀的新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

隐私就像一道“墙”,为孩子筑起内心的掌控感与归属感。

有些事,父母不要带有“好奇心”,让孩子保持一点神秘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但不要不要强迫。

尊重孩子,给他的心灵留一个自由的角落,孩子还给你的,将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不纵容

给孩子“储蓄责任感”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

一个男孩开车门差点撞到闪送员,竟然生气地朝着他扔纸团,随后男孩的妈妈下车后不仅没给闪送员道歉,还不断地将闪送员往一旁推,嘴里还说着不好听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是男孩的父亲下车要求男孩给闪送员道歉,才平息了这件事。

事后,网友都在谴责这位母亲:这位母亲不是慈母,而是在败儿,纵容孩子的错误就是在鼓励他犯错。

曾有人总结出中国人纵容孩子的第一大理由:孩子还小。

他们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很多事都可以原谅。

但是,恰恰是因为孩子小,才更应该为他树立边界感,让他知道做人的底线。

爱孩子,就要学会宽容的尺度,有些事千万不能惯孩子。

1)孩子恶劣行为,不能纵容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波动大,如果身上存在恶劣行为,很容易让他们因为过激行为而伤害他人。

如今“校园霸凌”的行为比比皆是,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父母太过纵容,让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你的行为是对的,伤害别人是可取的。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孩子性格萌芽的阶段就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比如:

孩子打人、说脏话、摸别人屁股、与人对骂等这些恶劣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地制止,该惩罚的时候别心软,教会他边界感。

父母给孩子“可以”和“不可以”的尺度,才会让他懂得规则与责任。

2)孩子懒惰,不能惯

教育界有一个"积懒成笨"现象:指有些孩子过于懒散,缺乏学习动力,总是拖延,无法全身心投入。

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变得迟钝。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长期懒惰,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笨蛋。

生活上:不让孩子插手家务,让孩子变成低能儿;

学习上: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安排,让孩子学习变得被动,最终成绩越来越差。

所以,孩子的懒惰不能惯。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勤奋”,先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再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做事。

勤奋的孩子,未来会更有动力努力。

3)得不到就发脾气,不能惯

长期被无条件物质满足的孩子,有一个特征:没被允许就发脾气。

想要昂贵的手机,父母不满足就大骂;

看见别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后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

有时候可能孩子并不想要一样东西,但是他会试探父母,如果父母每次妥协,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变成得不到就发脾气。

教育孩子,父母要有一定原则:在物质给予上,父母要学会“适可而止”。

你可以给孩子需要的,但是不能给孩子想要的。

物质上也要给孩子边界感,让他承受被拒绝,才懂得去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很多父母总是问:“为什么我这么爱孩子,他却不和我亲近?”

因为,懂孩子的父母,会用孩子需要的方式爱他;不懂孩子的父母,会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

教育,给孩子传递的不仅是爱,也是责任、是格局,更是未来。

用“爱的语言”才能将沉淀的感情传递给孩子,从而获得孩子双倍的爱。

欣赏、尊重,不把孩子当笑柄,让他的成长充满善意;

情感温和,多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学会“闭嘴”,少一些好奇心,给孩子一道安全防护墙;

学会“管理”孩子,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爱孩子就给他一个绚丽的舞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