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一出手就将亲兄弟给宰了,事后还将兄弟的儿子们全部铲除,一个不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待兄弟的老婆、女儿,李世民却网开一面,给她们留了一条活路,全部充入掖庭。

秦汉时期,掖庭的主要职能是为皇帝选妃做准备,同时兼备监狱职责,但到了隋唐时期,掖庭选妃功能逐渐弱化,看管罪臣之女的功能逐渐凸显。

李建成、李元吉妻女被充入掖庭,也就意味着将她们定性为罪人家眷,然而李世民到底顾念着一些兄弟情谊,这些侄女长大成人后,都给安排了婚事,可惜的是,在已有史料中,李建成5个女儿中,只有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留下了信息。

杀光侄子,善待侄女

父亲、兄弟被杀时,李婉顺只有5岁,原本她可能是大唐尊贵的公主,结果现在只能依靠叔父的“施舍”生活,不过李世民毕竟没有亏待她,不仅以亲王女儿的规格册封她,还为她找了个如意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李世民为何要杀光侄子,而放过侄女呢?原因不难理解,皇位之争无亲情,战败者就要接受战败者的惩罚。

李建成毕竟是大唐名正言顺的太子,他的战功、声望虽然不及李世民,但他占据着大义的名分,况且,在大唐建立过程中,李建成也有不少功劳。

在李世民博大胸怀感召下,李建成伏诛之后,手下旧部大多改换门庭,选择效忠李世民,但也有不少死忠分子依旧忠于李建成。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儿子还活着,若是有人借他们的名号扯虎皮拉大旗造反,对皇位造成威胁,那绝对是李世民不愿看到的,要想杜绝有人拿李建成的儿子做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

而放过侄女的原因则更加简单不过了,她们无法对皇位造成威胁,当然,此时李世民还不知道“女主昌”的传言,否则还真不一定能够放过这些侄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侄女活着,即便还存在蠢蠢欲动的李建成旧部,他们也不会拿这些女子做文章,因为女子在这方面真的没有什么号召力。

相反,李世民善待侄女则能获得一个胸怀宽广的好名声,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扮演“弑兄逼父”不光彩角色带来的恶劣影响。

此外,李世民还可以利用这些侄女继续为自己做贡献,作为和大臣之子联姻的工具,以笼络人心,比如李婉顺就被李世民许配给刘应道,而刘应道之父刘林甫是一位在李渊执政时期就颇有威望的老臣。

封为县主,嫁给良人

李婉顺17岁这年,李世民封她为“闻喜县主”,按照唐制,太子之女应为郡主,按理说李婉顺应该已经得到李渊的册封,但李世民却按照亲王之女的规格重新册封李婉顺,可见李建成妻女的册封应该都被剥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赐予李婉顺封号的同时,李世民还将她嫁给通事舍人刘应道。

刘应道出身名门,本是汉朝宗室之后,父亲刘林甫在武德年间干过中书侍郎,贞观初年,刘林甫又担任吏户二部侍郎,可惜的是,刘林甫在贞观三年便去世,留下尚未成年的刘应道。

刘应道以孝闻名,精心侍奉母亲,不仅如此,他在读书也很有天赋,凡是看过的经史子集,终生不忘。

贞观十年,一代贤后长孙氏去世,刘应道被选为挽郎。凡是帝、后或者太子、亲王级别的大人物去世,有司都要从六品以上贵族子弟中挑选一批人担任挽郎,当上挽郎就意味着可以当官,前途不可限量。

三年之后,担任太子舍人的刘应道迎娶李婉顺,两人婚后不久,刘应道就出任玄武县令,而这一干就是七年之久,卸任之后,刘应道一银未贪,唯有六七千卷经书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