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十,10年深圳职场打工人,85后宝爸。
2011毕业至今已将近13年,我给现在的工作编号第10。在这13年的职业生涯中,有4年多与教育有关。这篇讲讲毕业后的第1份工作。
01
因为大四在电厂的实习经历,毕业后,我就将电厂从我的职业规划中剔除了。
起初,面试了几家和专业相关的岗位,机械工程师。
失败了几次后,终于有一家小工厂成功了,对方开始给出月薪3800,后来涨到4000。
而我犹豫了很久,最终拒绝了。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未来是否真的愿意去做一个机械工程师,答案是否。不做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我干啥?
除了英语,其他所有大学课程,都等于没学。我的兴趣很明显,而且在当时来说是唯一的,凭着六级和口语的特长,我希望找一份和英语相关的工作。
起初我对自己是有信心的。然而,在分别面试过外企、翻译、外贸以后,我发现一件特别尴尬的事。
纯英语技能的岗位,我能力达不到。而英语能力要求不是很高的岗位,则对其它方面有要求,我也达不到。
后来,我索性天天去人才大市场,现场看到感兴趣的职位就直接面。又面过商务公司、出版社、职业教育等。终于,面成了一家。
这是一家K12教育培训公司,主攻义务教育课外辅导提分。有一对一签约制和一对多小班制。
面试我的是G老师。知道我是应届毕业生,所以要求不高。他随便给了我一个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点,稍微准备一下就开讲了。
因为大学有过家教经历,所以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讲了一下。回去以后,很快就接到了G老师的电话通知,面试通过,可以去上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教室,唯一一份不用电脑办公的工作)

现在回忆起来,G老师大概是因为两点决定让我通过的。一,我看起来是个老实人,人品应该没问题;二,虽然我没讲过课,而且人很内向,但通过试讲可以判断出来,表达能力没问题。
那个时候,课外辅导的需求很旺盛,招人要求不高,专业、学历、教师资格证等等都不是硬性指标。
老毛病又犯了,我还是犹豫,因为我也从没想过当老师,也要问一问自己未来是否愿意当老师。
G老师听出了我犹豫,告诉我:“我们的名额最多保留1天”。
我想,与电厂和机械工程师相比,老师更容易接受一些,况且,我也需要尽快养活自己,于是我接受了。
02
G老师成了我的引路人,要感谢他那临门一脚,虽然他只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但也间接帮我走出了那种令人难受的纠结之中,因为那时我已经找了大半年工作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培训机构英语老师,试用期3个月,第一个月工资1500,第二个月工资1800,第三个月工资2100,转正以后2800,以后每年会涨一点。社保100%从工资里扣。
那是2012年,当其他城市的同学知道了我的工资后,含蓄地告诉我:“低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后我才知道,如果那时我选择银行,或者IT行业,工资起码翻几倍,以当时深圳的房价来说,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
可惜生活没有那么科幻,这些都是我后来分别在银行和IT行业工作了才知道的。
那时的我对专业和职业有很大的误解。只有亲身去经历了一份工作,才能走出那种误解。只能说,相对于深圳速度来说,我的速度太慢了。
我进了英语组。L姐,是我的第一个师傅。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比我大一岁的L姐已经工作了几年,并且成了组长。
在英语基础语法方面,L姐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并且打印成张。我直接按照她的理论,重新开始学习英语语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座位和包)

03
我们是周二到周日上班,周一休息。工作日上班时间是12:30到21:00,周末上班时间是8:00到18:00。
相对来说,工作日比较轻松,下午备课,学生在晚上放学后才会过来,而周末就会比较辛苦了。
试用期3个月,要过3关才能转正。第1个月考核词性,名冠数代形副介。第2个月考核时态,一般过去、现在进行、一般现在、一般将来等。第3个月考核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
对于从来没上过讲台的我来说,讲课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基本每天下午备课时,我都会试讲,然后接受大家的点评。每天上午在家,我还会对着衣柜试讲。
除了试讲,试用期里我另外的工作内容,就是给学生答疑、改卷。
每一份工作,试用期都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在L姐以及大家的帮助下,我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关。
讲完课以后,现场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几位组长都在思量,没有很快开口。
我也开始忐忑起来,因为自我感觉讲得不是很好,尽管已经尽力了。我最多给自己打个70分。
我已经记不起当时几个组长都点评了什么内容,只记得最后L姐帮我说了一句:“暂且不说能力如何,他为初二组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于是,我就成功留下了。后来,L姐跟我说,是因为大家都对我感觉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存的几张照片)

04
转正以后,我开始正式接任务。因为入职时间短,所以L姐都是尽量分给我比较好提分的学生,而且,频率是随着时间逐渐增高的。
整体来说,工作是比较轻松。虽然每周只休息1天,但节奏比较慢,我完全有精力去做一些事。
转正以后发的第一个月工资,我用来报了网课,三级心理咨询师,1980元。那时候还是全国统考。
我没有报教师资格证,因为老师这份工作还有待体验。而心理学则是我大四考研未果的遗憾。
因为大学的一些特殊经历,我很早就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在大四时参加了心理学专业的考研。
甚至在求职期间,我还慕名去深圳大学找到了心理学研究生去攀谈,因为我想继续考研,但又担心就业问题。
一位不认识的心理专业的师姐听了我的困惑后,直接建议我不要考,先就业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同事们一起带饭吃流水席)

05
除了上网课,我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周一休息时,同事们常常会约在一起去爬山。我们的小零食包装袋,遍布了梧桐山、阳台山、园山等几座交通方便的山。
除了爬山,我们还经常到星期八飙歌。有个同事因为印试卷比较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印书哥。印书哥能把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完整唱下来,是不折不扣的麦霸。
我开始看书。八卦岭有个求实众鑫书城,因为经常在那里买书,我直接注册了会员。
在这份工作期间,我有了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上台唱歌。五一公司给几对同事举办了集体婚礼,我、印书哥和另外两位女同事一起上台表演了一个小合唱。
公司元旦晚会,第一次上台演小品,甄嬛传。那段时间流行甄嬛传,有同事在网上找了一版搞笑甄嬛传,提议大家来演。这场戏里只有皇帝一个男人,我们组也只有我一个男老师,而大家觉得让我演皇帝,她们太吃亏了,一致决定让L姐演皇帝,我演个丫鬟。
公司元旦晚会,第一次和人上台表演吉他弹唱,老男孩。我和L哥,两人都穿着格子衬衫,以格子兄弟的身份,弹唱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

第一次户外露营,也是我唯一一次户外露营。我、Z哥以及另外两位同事,在西涌的民宿屋顶露营,看日出日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露营的帐篷)

06
Z哥是个妙人,喜欢诗词,很文艺。平时总爱请假,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面对别人的试探,他的反应总会告诉你,此地无银三百两。
一次饭后闲聊,我俩趴在教室的窗边,我问他是不是在密谋什么大事,他一惊,然后笑着对我说:“可以啊,不愧是学心理学的”。
后来,我和Z哥一起吃饭,他告诉我,他考上公务员了。
Z哥的专业是法学,同学基本都走考公这条路,他也不例外。只是在考上之前不好对人讲。他请假也基本都是在图书馆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饭后,和Z哥一起看窗外闲聊)

Z哥考了很久都没考上,感慨深圳的公务员太难考了。眼看年纪越来越大,终于痛下决心,去考了中山的公务员。
后来,Z哥就在中山扎根了,买房、相亲、结婚。Z哥这份定力,我由衷佩服。受Z哥影响,我后来也考了几次公务员,都未果。一来没有下定决心,心态不到位,二来学不来Z哥的那份定力。
印书哥,高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一边打工,一边自考,后来成了。尽管是自考,但印书哥的英语水平一点也不差。尤其是口语,在我看来胜过大多数人。
酷爱唱歌的印书哥,几乎每次唱K都会飙一首新贵妃醉酒。
印书哥换工作的频率跟我差不多,好像也一直在寻找什么,却又不明确寻找什么。不知他如今是否找到了自己想找的。
和我一起弹吉他的L哥,像一朵云彩飘来飘去,除了那时的工作,后来在深圳的私立学校呆过,然后考上了老家的教师编制,后来又从老家逃了出来。
L哥还去过肇庆的青旅做义工,去过庐山顶上做义工,最后去了杭州的某个学校工作。
我的第一个师傅L姐,后来生了二胎,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教育。她是喜欢孩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梧桐山)

07
我已不记得教过几个学生了,但有两个学生让我最难忘。
L同学是我教的时间最长的,我至今还记得他刚来时的那个胆怯的表情。
L同学比较聪明,只是课程落下了。通过几个月的努力,英语成绩很快提上去了。他整个人也自信了很多,每次见面,他脸上都写满了少年的幸福。
我也见过他的家长,感觉他生在一个很幸福的家庭。
而另一个学生,让我印象更深刻。
J同学从老家离家出走,失联了一段时间,被深圳的亲戚安排在深圳上学。
J同学刚来时状态很不错,可没几天就不行了,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又不对人说,每天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非常好奇他到底有什么心事,但又不好直接问。终于有一天,我看他心情不错,就问他放学后能否聊聊,就我俩,没别人。他同意了。
我找了一间没人的教室,开始他的防备心还很重,后来在我不断抛出善意的信号后,他终于对我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他说自己静不下心来学习。
他的家庭是有一定权利和地位的,他是个富二代。他说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左右他的想法,他不能接受父母的价值观,所以内心很矛盾。
终于有一次,他父亲的情人怀孕了,他母亲让他下药。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又无法反抗母亲,所以离家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联的那段时间,他去工厂流水线打工,甚至混过黑社会。
阿勒泰李娟在《记一忘三二》之《挨打记》中说:“挨谁的打都没有挨父母的打那么可怕,因为他们是世上最亲近的人,是柔弱的孩童时期的唯一依靠”。
被父母深深伤过的孩子,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要独立,就像李娟一样,一到18岁马上就跑出去打工,再也不想读书了。
没过几天,J同学再次失联了,QQ也把我拉黑了。我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再次回到学校,或许不会了吧。
对于他失联的行为,我是能理解一部分的。类似的事情我也干过,我也曾无法静心,在所有人反对下离开校园一段时间,后来又回去了。
这种痛,老师能做的不多,即使是心理咨询师,能做的也不多,只能自愈。他最需要的,就是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用来和自己和解。
十几年过去了,不知他有没有与父母和解,有没有与自己和解,是否已经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呢?
08
篇幅所限,很多同事没写。在这里经历了很多,尤其是遇到了未来的老婆。
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事已经逐渐淡忘,赶在彻底忘记之前尽可能写下来吧。
14个月后,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过了,我辞职了。我没有立即找工作,而是在《背包十年》、《我们为什么旅行》、《再不远行就老了》等几本书的刺激下,穷游了半个多月。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感恩同事们曾经一路相陪。
我是六十,10年深圳职场打工人,85后宝爸,正在用文字书写职场生活。这是我的第1份工作,如果你也对深圳职场生活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会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