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思父》

©作者 崔华云

我在世27年间,不曾有人叫我“父亲”,但到今年“父亲节”,我已做了37年的父亲,也曾喊过44年的“爸爸”;我的岳父莲士她爸可惜只与其相识了一年,便因疫而匆匆西去;而穿着蓝色粗布长衫,留着“简发时髦头”的父亲的父亲我还是有一定印象的,尽管那时我只有3、4岁;对母亲的父亲我只见过戴着瓜皮帽、留着山羊胡胖呼呼脸盘的黑白照片,很象位乡间绅士,但据舅父讲他实际上是一位开明地主,田产曾达三县;爷爷的父亲我只看见过,现如今依然能在老家看到比一般坟莹大6∽7倍的圆圆的土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孩子的男人自然而然会被孩子唤作父亲,这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不叫便是不听话与不孝顺,并且“父亲”二字常常会被孩子们在前面加上“伟大”一词来修饰,那是因为孩子们碍于颜面,自己又不愿意被人们指责为“反祖”,或被外人嗤之以鼻说“你爸不咋的!”,但客观理性地讲:不咋的爸居多、而且很普遍,而咋的的爸却为数不多,甚至凤毛麟角!如果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爸都很伟大,这个世界就会被伟大得装盛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格来讲:好父亲也应该是有个标准的,我们做为父亲、我们的父亲、我们父母的父亲……身上到底有哪些高贵、难得的品格?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怎样的真正伟大的父亲?我近日曾通过一首现代散文诗来反映过父亲们的“深邃”、“挺拔”、“伟岸”、“垂范”、“坚耐”与“担当”……这应该是一位好父亲应有的基本的品格。

当然,无论父亲如何?咋的或不咋的,坏毛病与不好的习惯有多少?那都是我们自己的父亲!这是血缘关系决定的,也是无可奈何、无法自主选择的事;尽量去理解吧:父亲自有父亲自找的不能不吃不想让你吃的苦,更有父亲不能不做又不能说你又帮不上忙的难;若其还尚健在,不妨平日里亲亲地甜甜地多叫几声“大”、“爹”或“爸”,因为您真不知道还能再喊多少次,再叫几年?他可能就自觉地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独自一人远行了,且不再有任何音信,便留成了您记忆中永久的偶像或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