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着太多的父母焦虑孩子,孩子也焦虑。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变好。

可是,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总是想玩游戏,说一句会怼三句,而孩子也对父母的唠叨和要求产生了深深的排斥,要么直接反抗,要么故意对着干。

父母多变的脸色让孩子感到不安或如履薄冰,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会大吵大闹或大发雷霆,也不知道父母又会唠叨自己着什么。拿着为自己好的借口,提无数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多的“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原本可以做的更好”,这些看似充满相信的话,实则都是父母投射给孩子的压力,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不满意与不信任。

孩子希望父母能好好说话,能少管一点,希望父母不要总是焦虑的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也希望父母能听进去自己说的话,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所谓“正确的道理“。

心理学博士海蓝教授说:父母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过去,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也不懂这个道理。

在曾经的我看来,孩子不听话,就是打得太少,骂得太轻,只有“棍棒底下才能出孝子“。

之前的我认为,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他不懂我的苦心,看不见我的付出和辛苦,是他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

直到学习了六年心理学后,直到经历了孩子极度叛逆,差点把自己憋抑郁后,我终于改掉了自己的暴脾气,终于意识到一个真理:孩子叛逆,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或纠错孩子,而要纠错自己和改变自己。

具体来说,在孩子面前保持情绪稳定,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如果父母没有办法在孩子面前好好说话,让自己情绪稳定,那么再好的方法,都起不到作用。

如果父母的情绪总是处于过山车,遇到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崩溃和负情绪,那么根本听不见孩子说什么,更无法看见孩子遇到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人们在愤怒和生气、厌烦中,只会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只会想用大人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只会埋怨和抱怨都是孩子做得不够好。

当孩子被父母斥责和攻击时,反抗是直接的反应,要么跟父母吵,要么跟父母对着干,要么用厌学和不学习来对抗不满。

另外,就是孩子在被父母质疑和斥责时,会陷入无助和绝望,他们嘴上说无所谓,但会怀疑自己和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不想学习或遇到学习困难时,没有力量走出。

而父母看到孩子玩游戏,不学习或摆烂以及厌学时,不仅无法理解孩子,反而会逼得更紧,这样就变成了彼此愤怒,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厌学,父母越来越焦虑,逼着越来越紧。

时间久了,孩子就彻底放弃自己,慢慢变得虚空,甚至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甚至抑郁了。

觉醒的父母,在孩子叛逆时,不会沉浸于自己的负情绪,而是主动去察觉孩子遇到了什么坎?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才会导致他这样激烈的反抗?

父母要想真正帮助孩子,就要学会化解自己的负情绪,只有父母在平静时,才能做到倾听孩子,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叛逆也不一定是坏事。

所有负情绪和叛逆以及厌学的出现,都在预示着一个信号:那就是孩子内心是有委屈,一定是有什么情绪被压抑着,情感无法流动,才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这时,负情绪反而是父母了解和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扇门,因为此时孩子一定是遇到了某些困难,叛逆只是他们无声的呐喊和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

不管过去父母之前怎么做,希望从现在开始觉醒,既不要懊悔自己过去愚昧的选择,也不要对眼下的棘手而有畏难心理。

天底下,没有不犯错的父母,每个人都在曾经的认知内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教养孩子只有此时此刻。

面对孩子叛逆和厌学,父母眼下最关键的两个改变,第一停止高压管控,第二学会关心孩子。

停止高压管控,就是不要再每天只盯着学习,只盯着成绩,只想着别人的孩子都在卷,自己的孩子停下的焦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父母做不到放下,那孩子就不会变好,如果父母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那么负循环会一直持续,甚至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就是关心孩子,不要只关心学习,只关心课堂状态,只关心玩游戏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这不是孩子想要的关心。

抵达孩子内心的关心,是孩子心里想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委屈?遇到了什么困难?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在孩子痛苦时,父母是在火上浇油还是雪中送炭。

共情和同理心的关心,才能让孩子得到些许安慰,才能让孩子有种被父母理解和尊重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只有父母先把自己做好,才能管好孩子,而情绪稳定则是最急需、最迫切、最需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