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首先祝所有爸爸父亲节快乐!其实,很多地方的父亲节日期是不一样的,不过全世界使用最多的父亲节日期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放在今年就是6月16日。

河大卫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句描述父母的话,“真正健康而美丽的人格,一定是雌雄同体的。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莫过于英气逼人的母亲和温情脉脉的父亲。”

你是不是很惊讶?甚至怀疑它表述反了?没错,这句话说的恰恰和好多人认为的“父爱如山”的深沉严肃感不太一样,它强调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中柔软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出自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曾奇峰为一本书写的序,书名是《何以为父》,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J·戴蒙德。

按照曾奇峰的观点,一个好父亲,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好父亲多少带点孩子气,他并不是自诩成年人,从而总表露出一种指教与割裂的态度,其实,不用想着非得让孩子做点什么,仅仅陪着孩子一起玩耍,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好父亲未必严厉,他往往是温情脉脉的,就像前面那句话说的,美丽的人格,都是雌雄同体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刻板的形象,充满爱与温暖,就是一个孩子理想的父亲。

最后,好父亲一定不拧巴。有很多人初当父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新角色,觉得做好父母和保持自我是相互冲突的事情,就会变得拧巴。但其实,我们是可以在保持自我的同时,承担做父母的责任的。具体到父亲身上,也就是说父亲不一定非得严肃,也不一定非得扮演大山的角色,更不必总是严厉说教,不必被父亲这个身份框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作为父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按照《何以为父》中的观点,父亲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陪伴在孩子身边。

法国记者马修·阿伦曾在跟踪调查一起入狱案件的时候,发现在美国的监狱里,很多穷凶极恶的犯人都特别看重母亲节这个日子,每逢母亲节,很多人还会想方设法为母亲准备一份礼物。但父亲节压根就没人提,就好像这个日子不存在一样,可见父亲的缺席在一个人成长中造成的重大影响了。

加拿大的“父亲参与研究联盟”组织也做过一份统计,发现在父亲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在耐挫力、抗压力,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上,都比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要高。

所以,有很多对父母花里胡哨的建议,其实回到最根源来讲还是“陪伴”,始终陪在孩子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名家笔下的“父亲”形象,读一读那些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

1.父亲的温柔

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就是烟台,父亲有时带我下去,赴宴会,逛天后宫,或是听戏。父亲并不喜听戏,只因那时我正看《三国》,父亲就到戏园里点戏给我听,如《草船借箭》、《群英会》、《华容道》等。看见书上的人物,走上舞台,虽然不懂得戏词,我也觉得很高兴。所以我至今还不讨厌京戏,而且我喜听须生,花脸,黑头的戏。

母亲很早就进去休息,父亲便带我到旗台上去看星,他指点给我各个星座的名称和位置。他常常说:“你看星星不是很多很小,而且离我们很远么?但是我们海上的人一时都离不了它。在海上迷路的时候看见星星就如同看见家人一样。”因此我至今爱星甚于爱月。

——节选自冰心《我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父亲的含蓄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节选自朱自清《冬天》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父亲的持重

我父亲凝重有威,我们孩子都怕他,尽管他从不打骂。如果我们不乖,父亲只会叫急,喊母亲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钟书初见我父亲也有点怕,后来他对我说:“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我们怕虽怕,却和父亲很亲近。他喜欢饭后孩子围绕着一起吃点甜食,常要母亲买点好吃的东西“放放焰口”。

有一天我果然四声部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我某字什么声。我考对了他高兴而笑,考倒了他也高兴而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父亲为我买的书多半是诗词小说,都是我喜爱的。

——节选自杨绛《回忆我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绛

4.父亲的陪伴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

——节选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到江阴去投考南菁中学,是他带着我去的。住在一个市庄的栈房里,臭虫很多。他就点了一支蜡烛,见有臭虫,就用蜡烛油滴在它身上。第二天我醒来,看见席子上好多好多蜡烛油点子。我美美地睡了一夜,父亲一夜未睡。我在昆明时,他还在信封里用玻璃纸包了一小包“虾松”寄给我过。

——节选自汪曾祺《我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曾祺

5.父亲的宠爱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节选自吴冠中《父爱之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父亲的教诲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节选自许地山《落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认为“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

你感受到的父亲是怎样的呢?

在父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

你会怎么过?

快来留言说一说吧

综合自:得到头条、人民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军镇守西域40余年,最后的唐军的军威,如今却鲜有人知

热ྂ热ྂ热ྂ!直冲42℃!网友:我快热化了!

在“奇妙游”中领悟屈原人格之美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