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职场江湖,礼尚往来,送钱送礼,有时候也是被“逼”的。常言道:又跑又送,年年进步;不跑不送,原地踏步。这种潜规则是否存在?人们心里自有公论,既痛恨又无奈。有人胆子大,敢跑敢送,混得如鱼得水、顺风顺水。有人太老实,并非胆子小,而是迈不过“心理关”。老实人吃亏是福?如果吃亏是福,老实人为何没有福如东海?

退休老办公室主任说,一个单位的风气往往被“一把手”影响。如果“一把手”为人正派、公平公正,那么,普通人员就有福了,根据能力和贡献得到合理的晋升。如果“一把手”以权谋私、贪婪成性,不送钱不办事,不是自己人不提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就是普通人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前辈指点我,面授机宜,讲了10条职场上的送礼潜规则:

一是虽然当前的职场和社会的风气有所好转,但依然有很多事需要通过送礼搞定。比如,一些人事上的事情,没有什么公正的硬性标准,你不愿意送礼,领导得不到好处,那就只好让你走“程序”了,可能让你等到地老天荒。

二是请客送礼不能当成“临时抱佛脚”,需要长线投资,感情也是需要长期培养和滋养的,临时抱佛脚,你连门都进不去。为什么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下属要送钱送礼呢?不仅仅是礼尚往来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基本的人性逻辑。请客送礼就是“催化剂”,没有它就不产生“化学反应”,提拔进步的事情往往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普通人尤其是特别穷困的职员,想给领导砸一笔钱,就应该能达到目的,真是太天真了。领导不敢收“穷人”的礼,因为这钱里绑着“地雷”,穷人心疼钱,办成事还可能恨你。所以,当你很穷的时候,要送礼就要送让人放心的东西。

四是先办事再送礼,还是先送礼再求事?这个要看两个人的熟悉程度和办事性质,你跟领导不熟悉,这种事情就是“一锤子买卖”,办完事儿一拍两散,那么就要先送礼再办事。如果你跟领导很熟悉,彼此比较了解,那么,就先办事再送礼也是可以的。

五是无论能力多强、业绩多优,你也要懂一些人情世故,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按照当地常规的标准,要加强走动人情。其实,你到亲戚家串门,还要买一点高档水果呢,何况你跟领导打交道呢?领导不差钱也不缺礼,对普通人员的“好感”不是靠钱砸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感情积累起来的。

六是送礼要讲究社会经济学。请客送礼,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普通人不舍得送礼,总担心钱打了水漂,送礼后没有收益。巴菲特投资回报的平均年化率20%左右,你难道指望送一次礼就能提拔你了?领导给你一次机会带来的回报就足够了。

七是送礼要有合理的放大效应,办多大的事儿就需要送多大的礼。千万别有“以小博大”的投机思想,送一篮土鸡蛋就指望别人让你连升三级?尤其是提拔职务这种事情,投资回报是巨大的,既有有形的工资增长,更有无形的权力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是人脉也需要经营,感情需要培养,交情更需要长期浇灌。作为普通人,遇到新领导,需要主动接触、长期投资、慢慢经营,等感情接近了,你提拔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有些人犯了致命的错误,在晋升前只想花钱“买”,不想花长时间去经营关系,你要明白,没有信任的“交易”,边际成本非常大,对方也不敢干这种“一锤子买卖”。

九是送钱固然好使,但有人不敢收。送礼要送到对方的点子上,对方需求什么你就送什么,这也是市场上满足客户需求的原理。为什么领导喜欢“研究研究”?因为名烟名酒价格统一、易于变现,还便于转送。高明的人不送钱,而是送领导当下的需求“痛点”。

十是老实人要摒弃“不愿送礼”的误区。老实人固执地认为天道酬勤。领导也爱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可是,老实人不知道,不让老实人吃亏那让谁吃亏呢?难道让送礼的人吃亏吗?难道让自己人吃亏吗?难道让关系户吃亏吗?所以,底层逻辑就不对!如果老实人有好处,那么,人人都挤破头当老实人了!

PS:以上只是揭示潜规则,抨击潜规则,让我们共同呼吁职场环境更绿色!(注:本文是从头条号职场火锅6月10日原创首发《领导儿子高考,我登门送笔记本电脑,他夫人非要回送一盒过期茶》文章中截取的部分。全网抄袭和洗稿的太多,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