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罗航昊)6月15日报道 一个好人就是一枚火种,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在郫都区,总有一群人让人感动。他们助人为乐,心有大爱;他们见义勇为,奋不顾身;他们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他们敬业奉献,勇于担当;他们孝老爱亲,至善至美……践行着一个个善行义举,像微光汇聚温暖着郫都人,凝聚为城市的大爱形象。

6月1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一二三,起!”警民合力救助被困车底的老大爷》为题,转发成都市郫都区凡人善举群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是这样的:6月12日9时许,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PTU1组巡逻至犀浦街道兴业北街C1地铁口时,发现T字路口一名老大爷因交通事故被困车底、无法脱身。情况异常紧急,巡逻民辅警立即下车查看情况,并组织周围群众合力抬起汽车一侧。听到声响的过路市民从四面八方赶至事发地救人。“一、二、三,起!”“一、二、三,起!”在大家一同努力下,车辆被一点点抬起,老人被成功救出。最终,老人被及时送医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生在郫都区的暖心故事从未断更。就在两天前,6月10日11时30分左右,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巡警大队在完成执勤任务返回途中,发现一辆电动三轮车侧翻,两名老人被困车内。执勤队员立即组织救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将车扶正,并将两位老人及时救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名老人被困车内执勤队员立即组织救援

形成群像并非一蹴而就,涓涓细流方能汇聚成海。每一个危急时刻,郫都人都表现出了非凡勇气和力量。在街头巷尾,无数感人的故事接连上演,市民们的善举频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这些温暖的报道已然成为城市友好热情的名片。

6月13日傍晚,一场大雨后,位于郫都区安靖街道的府河河水汹涌,一辆白色轿车坠入河中,司机生死未卜。“快点!救人!”听到呼救河两岸的市民纷纷加入救援,有人拨打110、120,有人直接脱掉衣服跳入河中,有人骑上电瓶车跟着车辆漂流的方向飞驰而去……河两岸的人顺着水流方向奔跑着、呼喊着,想着为救人做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大银救援现场

最终在两位市民的通力合作下,他们用石头、拳头锤开车顶玻璃,将车内的人拉出来。而此时,岸边已经沾满了准备帮忙的群众,们手拉着手,形成人链,一个蓝衣市民甚至用自己充当绳索,试图用脚去挂住河里的他们。在周边群众的帮忙下,最终他们都顺利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这次救人的位置,正好是府河流域在郫都区内最危险的一段,水深、水流湍急,还有回水湾,整个救援漂流距离达1000多米,水最深的地方达7-8米,河宽20-30米。据成都110、120指挥中心接线数据显示,当晚,现场热心市民拨出十余个求助电话。

凡人善举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也是漫长岁月中的初心坚守。黄永国、王德琴是郫都区摆摊卖盒饭的一对夫妇,他俩收留流浪聋哑人“哑哥”3年多,不仅管吃管住,还倾力为他寻亲,离开家37年后的“哑哥”终于找到了远在内蒙古的家人。他们的善意跨越千里,为流浪的“哑哥”铺就回家路。2023年第四季度成都好人发布,这对夫妇被评为助人为乐类成都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宪涛的家人给黄永国夫妇送上锦旗

好人群体的诞生,离不开精神土壤的培育,离不开见贤思齐的氛围营造。近年来,郫都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明礼诚信、守望互助的文明风尚不断激发群众向上向善正能量,彰显时代精神的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