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17日,浙江金华的姚宝熙老人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9岁。姚老生前热心慈善公益,累计向家乡捐款1500万元,建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助学专项资金、修缮古建筑,而他自己却一生节俭,一根皮带断了又接,修修补补用了近20年……(转自6月19日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老 (图源:人民日报)

一生清贫、省吃俭用,却为家乡捐出千万,这种强烈的反差,这种纯粹的利他心,让人肃然起敬、心生敬佩。积攒个人积蓄,灌溉一世的乡愁。捐助对于姚老来说,是回报乡梓的责任,是浓浓乡情的表达。年轻时,姚老在上海工作,得知兰溪要成立慈善总会,他二话没说就拿出几乎当时所有的积蓄,捐赠了60万元。这是第一次捐助,他没有犹豫,没有拒绝,背后是对做好事的坚定和果断,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执着与信念。

可以说,对待自己,他是“小气”的,鞋子是20元一双的布鞋,衣服也是隔好几年才买一件,但对待他人,他是大气的、奢侈的,“挥金如土”,毫不心软。之后他化名“木寸”,继续为兰溪市老年宫建设捐款三百多万元,设立“木寸”助学专项资金,出资修建公共文化礼堂姚氏家庙等。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姚宝熙曾说,小时候家境贫困,是乡亲们资助他完成了学业,“更愿意把积蓄都拿出来,为家乡做些敬老助学的公益事业。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总归是要报恩的”。因为自己吃过苦、受过累,更明白生活的不易,更了解普通人的艰辛。他忘不了在最难的时候,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所以他觉得自己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去帮助别人,去回报社会。

平凡是生活本色,不凡是生命追求。朴素的人,不在乎外表的虚荣,不看重世俗的眼光,只图返璞归真的简单,只求特立独行的高尚。朴素不是俗气,而是清新脱俗。心怀慈悲,蕴含温暖,把虚荣与浮躁拒之身外,这样的人格力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高贵。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这种道德的高贵不是说出来、画出来的,而是身体力行得来的,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是姚老一生的坚守,成就了他被后人铭记的精神丰碑。

世界难免会有破破烂烂,总有人在缝缝补补。可能是上坡时帮他人推一把车,可能是暴雨时把车上的伞送给路边正淋雨的人,可能是面对他人气馁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尺寸之功,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份善意。涓滴见沧海,人格的力量也就藏在这些细枝末节中。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