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打了,总统先生!”

1953年3月,美国中情局局长杜勒斯闯进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把一封绝密情报放在他的面前。

就在刚刚,总统下令联合国军从西海岸登陆包抄志愿军的计划,看到情报之后大惊失色,立刻宣布取消作战,与志愿军和谈!

吩咐完这一切,艾森豪威尔沾沾自喜,幸好有这份情报能够让美国及时止损。

可惜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份情报的源头根本不是中情局的间谍,这只不过是志愿军的一个圈套。

这封情报上到底写了什么?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间谍

1952年7月,朝鲜半岛烽烟四起,哪怕晚上也能看到隐约火光,几个志愿军战士抱着枪在营地外巡防。

突然他们看到一架飞机从头顶掠过,随后在不远处的山峰上停了下来,最初志愿军战士以为是美军轰炸,赶紧找巨石躲避起来。

结果发现有个人影从飞机上走下来,在夜色的掩盖下鬼鬼祟祟向志愿军营房靠近。

“是间谍吗?”志愿军战士低声问道。

“管他是什么,先报告给政委!”另外一个战士让同志留守在这里,自己小跑着回去给政委丁公量打报告。

丁公量是情报人员出身,一听报告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于是他带着人摸黑上山,把从飞机里下来的那个人抓了回来。

那人说自己姓朴,是北朝鲜当地的普通居民,因为家里断了口粮,半夜上山想挖点野菜树皮充饥。

与志愿军战士汇报的飞机,朴某表示自己一无所知。

有着多年的审讯经验,丁公量一看就知道这人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特工,心理素质稳定,恐怕早已经编好了一套应对他的说辞。

不过任这人舌灿莲花在丁公量面前也不管用,他自有一套突破人心理防线的审讯手段,三言两语就指出了此人言语中的漏洞,并且东拉西扯,把他的话套了出来。

眼看着自己已经暴露,朴某索性也不再伪装,为了能够减刑,破罐子破摔,把一切都交代清楚了。

朝鲜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伤亡十分惨重,尤其是四月份李奇微成为主帅以来,非但没有取得过任何大规模的胜利,对志愿军的战线还越拉越长。

这一情况让李奇微非常着急,他不免想到自己的前辈被临阵换帅的麦克阿瑟,为了不要重蹈麦克阿瑟的覆辙,李奇微向美国政府建议,不如重现一次仁川登陆。

他建议国内的援军从东西海岸登陆,对志愿军形成包抄之势。

但要实现这一切需要非常苛刻的作战条件,首先要保证李奇微本部能够在正面战场牵制住志愿军,削弱东西海岸的防务。

为了进一步打探志愿军的布防消息,韩国釜山基地派他先行一步前来刺探情报,如果情况允许,稍后会有一支调查小组潜伏进来。

设圈套

于是丁公量将计就计,按照朴某交代的方式向李奇微发送了安全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在两个月之后,1952年9月的一个晚上,又一架直升机从志愿军的营房顶上穿过,然后三个人在山坡背面跳伞降落。

可惜在此之前,丁公量早已经带人埋伏在山坡四周,看到他们之后直接上前团团围住。

这三个人吓得惊慌失措,另外两个人甚至撒腿要跑,结果一个叫孙宪的间谍突然大喊一声:“你们是志愿军吗?我要投降,我有话交代!”

丁公量听到之后眼前一亮,立刻把三个人带走。

他最先见的就是这个孙宪。

几乎不等丁公量问话,孙宪把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都交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他并不是韩国人,是地地道道的朝鲜人,小的时候正好赶上日本侵略朝鲜,他还跟随父母家人一起到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后来二战结束之后,朝鲜重新恢复和平,他又跟着父母回到朝鲜,在当地一所学校里当小学教师。

1951年,美国和韩国的军队占领了他的城市,因为他精通朝鲜语,日语,英语和中文,所以被美国人抓去当做间谍来培养。

在釜山空军基地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找机会想掏出来,可惜周围被美国人的铁丝网围的密不透风,所以他想干脆将计就计,先假装向美国人屈服,取得他们信任之后,在执行任务时再逃出去。

这次听说要来志愿军营地里刺探情报,孙倩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报名,本来想把情报交给志愿军,没想到志愿军早就料到这一切在这里等候。

“美国人让我们刺探志愿军的布防情况和总兵力。”孙宪交代道。

经过仔细分辨,又问了他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丁公量认为这个人的话可信,于是接着询问他:“你们拿到情报之后怎么传送出去?”

“我们有特殊的发报指法和密码。”

孙宪立刻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几本东西递给丁公量:“美军在通讯部门有间谍和我们接应,到时候用密码本发报就行。”

听到这里,丁公量立刻蹙起了眉头,这一点他的确没有想到,通讯部门里也能潜伏进美国的间谍。

根据孙宪提供的线索,丁公量很快就把那个接应的间谍找了出来,然后代替孙宪三人向美国方面发送情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想要终止美国从东西海岸登陆的疯狂计划也容易,只需要让他们明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这里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想了一个晚上,丁公量决定给美军发送情报:东西海岸有朝鲜人民军三十余万,另外,中国志愿军还有80万能战主力。

这封电报发出去之后,正如丁公量所想的那样,很快就传到了美国人手中。

他看到上面的数字之后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看,于是连夜拿着情报跑到白宫去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报告。

鱼上钩

在此之前,李奇微不止一次向艾森豪威尔打包票,自己已经从正面战场牵制住了志愿军,美军援军随时可以从东西海岸登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森豪威尔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其实此时他也面临着非常强大的压力。

从朝鲜战争爆发至今,美国军队几乎很少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

出海作战每年要花费着高昂的军费开支,早就引起了国会,财政部门以及纳税人的强烈不满。

从1952年年底开始,美国内部关于反战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认为艾森豪威尔毕竟是将领出身,穷兵黩武,这么巨大的舆论压力已经威胁到了艾森豪威尔的统治。

目前这场战争已经达到了1953年,摆在艾森豪威尔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立刻停止及时止损,要么用一场巨大的胜利堵住所有人的嘴。

显然此时艾森豪威尔愿意选择后者,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奇微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没想到杜勒斯给他带来了一封惊吓。于是艾森豪威尔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停止作战与中国和谈。

以目前美国军队在朝鲜半岛的实力,他们根本没有力量和一支80万的军队对抗,而且从东西海岸登陆要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所以从美国援助的人马也不能太多,对上30万朝鲜人民军恐怕没有胜算。

说到底这是朝鲜战争,本质上是朝鲜与韩国的领土之争,无论胜败与否,对美国的损失都不会太大,只不过暂时影响到印太地区的战略。

所以美国想要立刻抽身出来也容易。

1953年7月,在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战后,中美,朝韩四方展开了一系列的停战谈判。

最终于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宣告世界霸主美国再一次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时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的美国政府却并没有任何失落的神情,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及时止损,避免了美军更大的损失。

之后艾森豪威尔下令把这封绝密情报封存起来,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直到41年后,当年朝鲜战争,中美双方的指挥者们都已经故去,经过人们的研究才发现,艾森豪威尔所谓的这方及时雨,其实只不过是丁公量设置的圈套。

至于上面所说的八十余万志愿军和三十余万朝鲜人民军根本是无稽之谈。

朝鲜战争打到1953年,中国志愿军的损伤也相当严重,当时两军对战拼的就是一口气,想到身后就是黑龙江和东北三省的父老乡亲,志愿军战士咬牙强撑而已。

当然这并不代表中国拿不出80万志愿军,但这些兵力暂时还在中国国内,要抽调到战场上去,短时间内根本来不及。

而且考虑到国内的安全问题,中国也没办法一下子全部调走。

其实这个道理美国方面仔细考虑之后也不是很难理解,只不过当时时间仓促,艾森豪威尔根本来不及考虑,而丁公量就巧妙的利用了这个时间差,和人的心理缺陷,成功骗过了美国人,加速了朝鲜战争的胜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