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一下为什么父母溺爱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有严重的缺爱表现。

溺爱的行为,会反映两个问题:一是滋生孩子自恋的情绪,培养孩子索取型人格,导致他们的内心需求不满,缺少自我。

这个比较好理解。

过于溺爱,人就会无法无天,不具有同理心。由于父母太溺爱孩子了,不管孩子对的还是错的行为,都会放纵。

这种放纵,就会让孩子形成既有的思维定势,觉得“我这么做是对的,生活中大家都会让着我,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在家里面,这样的孩子会是小霸王,骄横跋扈。

这样的性格,家里面还有人让着你,但是在社会里,可就不会有人惯着你了。社会上大家都是外人,可容不下自私的孩子。

工作中你要是这么做,不好意思,马上给我离开公司;感情里要是耍小性子,对不起,马上和你分手,你自己一个人去玩吧。

越是自私,人际关系就会一塌糊涂,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下去,他们就会“缺爱”。过度溺爱,会让孩子缺乏良好的心智化能力,既不能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也无法获得长久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越是溺爱孩子,孩子却没有爱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获得爱,也不懂得爱是一种相互理解、尊重的行为之后才能拥有的过程。

人格上的缺陷导致他们会与爱越来越远。

二是“父母的自恋”,溺爱的背后,也反映了父母操纵孩子、“我为你好”的自恋心理。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很多溺爱家长的孩子,总会自以为是,会把“我觉得好的东西灌输给孩子。”

你喜欢方便面,我不喜欢;我觉得饺子好吃,你就应该吃饺子,不能吃方便面,这样对身体不好;

作为父母,我觉得弹钢琴很好,孩子你要听我的;只要你听我的话,弹了钢琴,以后你要什么东西,我都会买给你,满足你的所有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没有发现,溺爱也是父母“自恋”的表现?为了达到某种控制的目的而采取的行为。

这样的心理,作为孩子来讲,他肯定是会觉得反感的。即使嘴上不说,内心也是恨死了父母,巴不得父母不要在身边,才会过得自在。

很多时候,父母教育孩子会太过于“自我”了,总觉得我为你好,父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孩子应该感激父母。

殊不知根本没有理解孩子的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付出很伟大,要让孩子感恩戴德。

这种亲情绑架,会让人很窒息,没有爱的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不缺爱呢?从小他就没有获得怎么去爱、如何去爱的能力,都是在别人的控制下生存。

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会想要索取爱,想要找一个懂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根结底,缺爱的本质就是孩子缺乏“爱人的能力”。父母不懂爱,孩子也没有学会爱,然后生活中过得痛苦。

代代相传,形成代际创伤,成了永恒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