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哭泣。”

1960年5月23日,台北医院的病床上,骨瘦如柴的老人攥着妻子和秘书的手断断续续的说道。

看他如今的样子,任谁也想不到这是曾经手握数十万大军坐镇山西多年的阎锡山。

妻子听他这样说忍住哭声止不住的点头,阎锡山才终于心满意足的闭上眼。

堂堂山西王,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遗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足鼎立

1949年3月,解放军的铁蹄踏上三晋大地,与阎锡山的山西军展开血战。

经过数日艰苦奋战,解放军逐个击破山西军的防御重点,首府太原近在咫尺,只要解放军再进一步,阎锡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国中之国将化为泡影。

自知大势已去,阎锡山连夜收拾金银珠宝,携带家眷登上早已准备好的专机,打算飞往南京。

然而就在飞行员即将启动时,发现飞机竟然超载了,机舱门无论如何都关不上。

他在机舱里检查一圈,结果发现,阎锡山脚下正放着一个铁皮大箱,里面装着密密麻麻的金条。

机长立刻给阎锡山打报告,希望他能把金条留下,现在大家逃命要紧,钱财本是身外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阎锡山抱着金条不肯撒手,既然超载,他让跟着自己的姨太太和警卫员们都下去。

最后阎锡山心安理得抱着一箱金条飞往南京,当飞机掠过太原上空时,阎锡山忍不住低头往下看,回忆起自己的峥嵘岁月,只剩一声叹息。

平心而论,阎锡山并不怎么会打仗,但他这个人胜在懂得在乱世中制衡。

自从打下山西这片家底后,阎锡山再也没有想过扩张地盘,他只想在太原做自己的富贵闲人,可惜生逢乱世,大势所趋,很多时候形势比人强。

当时阎锡山一直是中立态度,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对他都相当照顾,甚至连日本人都拿不准他的立场,一心想和阎锡山合作。

于是阎锡山就利用这三方玩了一招三足鼎立。

他一边打着抗日的旗号向国民党要钱,一边喊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想向共产党要兵要人,等兵马钱粮到位之后,他又缩在城中迟迟不肯出战,最后把国共双方用来抗日的资助充当了自己的家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对他恨的咬牙切齿,可他站着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好卡在白区和红区之间,蒋介石还要用他提防我党,只能打落牙齿混血吞。

我党也看破了阎锡山的企图,可阎锡山从山西段隔开了红军和日军,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忌,我党也只能咬牙忍耐。

至于日本人,看到阎锡山迟迟不肯出战,一直抱有将阎锡山收为己用的幻想,直到后来发现阎锡山把他们当做向国共两党要钱要人的筹码,日军勃然大怒,向山西大举进攻。

左支右绌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虽然和蒋介石统一战线一起和共产党作战,但他一直不肯受蒋介石的指挥,于是强龙和地头蛇之间保持着微妙的政治平衡,直到解放军解放太原,阎锡山知道,如今他只有回南京这一条退路了。

当然阎锡山指望南京并不是指望蒋介石。

阎锡山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果蒋介石还在南京,他或许会犹豫,不过如今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是代总统。

阎锡山,李宗仁因为同样遭到蒋介石的忌惮,同病相怜,因此有些交情。

阎锡山抵达南京后,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烈欢迎,当时恰逢行政院长何应钦无力支撑与共产党的南北谈判,于是李宗仁顺水推舟,将阎锡山推举为新的行政院长。

不过李宗仁虽然这样决定,阎锡山非常明白,在南京哪怕蒋介石已经下野,任何事情都还是由他说了算。

于是他放低姿态,以询问政事的名义向蒋介石请教,蒋介石看到阎锡山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同意了李宗仁的建议。

其实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蒋介石此时之所以同阎锡山就任行政院长,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何应钦内阁解散,论官职论资历没有人比阎锡山更加合适,让他上台既可以安抚山西旧部,还能够让党政愈演愈烈的蒋李两派都满意。

其次,蒋介石早就看清楚了现在的局势,国共两党关于划江而治的谈判必然失败,这对国民党而言将会成为奇耻大辱,到时候无论谁坐在这个位置上都要背负党内的骂名。

蒋介石绝不肯引火上身,也不想让自己的心腹们趟这趟浑水,所以他想把阎锡山顶上去,做替罪羔羊,只可惜阎锡山一时之间看不清楚。

此时,阎锡山比在山西时还要风光,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能在前总统蒋介石面前说上话,又能在代总统李宗仁面前有面子,正是蒋李二人之间左右劝和的仲裁者,一时之间名声大噪,成为国民党政坛的领军人。

阎锡山借用职务之便,一直游走在国民党高层之间,他本来就熟练制衡技巧,轻而易举就能收复一大部分心腹。

当然这段时间阎锡山也不是不务正业,毕竟国共两党如果真的能够划江而至,对此时的国民党来说是利益最大化。

为了强迫我党方面统一,阎锡山一直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保持密切联系,希望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向共产党施压,为此还花费了不少财物。

除了联络美国人之外,阎锡山还频繁联系甘肃旧部,为他们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要求他们和共产党战斗到底。

另外他还派人带着钱北上绥远,劝说傅作义的心腹爱将董其武,让他说服傅作义翻然醒悟,不要和我党“同流合污”。

短短一个月内,阎锡山带着国民政府从南京到广州,从广州到台湾,一路上辛苦经营,左右逢源,耗费了比在山西主政几十年还要多的心血。

闲云野鹤

结果国共双方南北分居的谈判还是失败了。

我党领袖毛主席直言:中国已经有了一段南北朝了,绝不能再出现第二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董其武被傅作义劝降,甘肃被全部解放,阎锡山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跟随蒋介石一起败退台湾。

抵达台湾后不久,阎锡山的政治生涯也遭到了滑铁卢。

蒋介石战胜李宗仁决定于1950年夺回大权,同时他想要任命自己的心腹陈诚担任行政院长。

陈诚是蒋介石的爱徒,早在1949年之前,蒋介石就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他让陈诚做台湾省长,为将来撤退做准备工作。

经过陈诚的经营,台湾如今已经牢牢掌握在蒋介石手中,此时阎锡山才幡然醒悟,自己这几个月来的奔波劳碌,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或许是来到台湾之后,一切希望都破灭了,阎锡山突然看淡了权利,他主动把行政院长的位置让了出去,蒋介石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好多次在大会上夸奖他在过渡时期居功至伟。

不过这都是面子工程,阎锡山明白,蒋介石嘴上对他欣赏有加,心里却对他非常提防。

为了能够安度晚年,阎锡山努力退出国民党的政治中心,他如今虽然还是国务资政,但却不怎么管事,只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忙碌,结果一天下来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后来蒋介石开始清理当年追随他败退台湾的政敌,很多人都被蒋介石罢免甚至监禁,于是阎锡山形势更加谨慎低调,为了避蒋介石的锋芒,他甚至躲到了山上。

阎锡山带着妻子秘书和几个旧部住到菁山的农场里,每天只做两件事,读书,种地。

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农场里只有五间透风的瓦房,别说通电话,甚至连通电线都没有,晚上甚至需要用蜡烛照明。

想起在山西时,阎锡山家财万贯,金山银山是何等享受,如今物是人非已经天差地别。

可就是这样阎锡山也生活的有滋有味,甚至还让人给他在农场里建了个窑洞,夏天住进去化解思乡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知道了阎锡山的现状后非常欣慰,派人给他通了电线装了电话,此后十年间,阎锡山远离政坛,过上了隐士一般的生活。

直到1960年5月23日因病去世,

阎锡山只有两个医院,一是希望自己的葬礼简办,尽量不要铺张浪费,二是希望自己去世之后,妻子和秘书不要为自己放生哭泣。

第一个遗愿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关于第二个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阎锡山不让妻子和秘书哭泣是为了斩断他们与自己的联系,万一蒋介石将来清算自己,也不至于伤及他们。

当然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人死灯灭,蒋介石总不至于和阎锡山的妻子过不去,他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在这后十年的生活当中看开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不希望身边的人为自己伤心罢了。

当然阎锡山的遗愿究竟是什么意思,也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件事情最终只能成为无解之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