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2023年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情况。该监督检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开展,共抽查企业8466家,对食品类、日用品类、农资建材类以及其他种类定量包装商品抽查共计28411批次。

其中,电线电缆共抽查302批次,标注合格297批次,检验合格293批次,标注合格率为98.34%,检验合格率由2022年的89.03%提升至97.02%,监督检查整改成效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计量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重视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学习了解不及时不深入,未严格落实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有关要求。部分企业计量保障投入不足,人员培训不及时,净含量检测设备老化失准,或者未能根据自身生产需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计量器具,导致产品净含量得不到准确控制。

二是计量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双随机”抽查中,部分地区企业信息数据滞后,对新增、停产、转产或搬迁的企业信息更新不及时,对抽查工作造成了影响。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计量监管和执法人员对计量业务不熟悉,受各项业务工作紧迫性程度不同等因素影响,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工作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推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保证能力自我承诺力度不够,企业通过自我声明申请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C标志)的积极性不高,C标志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推动机制。

有关要求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做好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工作,加强专项监督检查结果运用,不断健全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长效监管机制,持续提升计量监管效能。

(一)持续加大计量监管力度。切实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民生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强化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提升其计量保证能力。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合格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后处理,限期整改,并到期进行复查。

(二)不断完善专项检查机制。维护好、利用好“检查对象数据库”和“执法检查人员数据库”等资源,持续更新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信息数据,为“双随机”抽查提供全面的信息化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提升计量监督管理和执法水平。不断完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双随机”抽查机制,结合实际优化抽查规则、完善抽查流程、合理确定抽查范围、时间、比例和频次,确保抽查工作客观、公正、有效。

(三)深入开展企业帮扶行动。结合“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帮助计量管理基础薄弱、计量保证能力欠缺的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加大对新修订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等的宣贯培训力度,增强企业计量法律意识,提升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优势,针对计量技术难点,积极实施精准计量服务,协助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净含量控制水平。

(四)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持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自我承诺,扩大C标志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提升企业申请和使用C标志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市场推动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和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努力营造诚实守信、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促进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