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山脉深处,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出发,顺着高速公路走四十多分钟,来到困牛山。

正如其名,困牛山地势险要,植被丰富,山路蜿蜒,不熟悉地形的人哪怕是身体健壮如牛,怕是也不能完好无损地空手从这里出去。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红色的丰碑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背后的故事却不是谁都能知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红六军团52团800名战士在这里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为不伤群众、不做俘虏,弹尽粮绝毫无希望之下,数百人从困牛山的悬崖上跳了下去,就此在历史上消失,直到七十多年后才被人一点点找到。

52团发生了什么故事?当年的困牛山都见证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被找到的?

铁血铸就的红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的简称为“红六军”,是由湘赣苏区和湘鄂赣苏区的地方武装力量在1933年6月在江西省永新县组建的,也是我党领导的,在土地革命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红六军刚刚成立时的规模不是很大,主要是由前红八军改编过来的红十七师和前湘鄂赣苏区红五十二师改编过来的红十八师五十二团组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任弼时为主席,以红十七师师长萧克为军团长进行统一指挥。

这支队伍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拼凑而成了,当时没人能想到,红六军竟然有一支队伍被埋没深山达70年。

1933年8月底,蒋介石一声令下,第五次“围剿”即将开始。

红六军团接到命令,先后从湘赣一带的永新、宁冈、茶陵多地,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战斗,中间他们巧用游击战术,利用地形很好地牵制了敌人。

要知道,宁冈是当初毛主席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地方,后被称为“新井冈山”;而茶陵,则是毛主席当时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地方都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作用极其重大。

敌人出兵在井冈山附近,也说明他们对于“围剿”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就如同一把尖刀直向胸口袭来。

而红六军就是胸口前的一双手,不断躲闪尖刀刺向心脏的同时以予反击,可想而知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为反“围剿”,红六军团奉命西征,给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进行先遣探路。

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以突破其包围圈,到达贵州的时候,他们已经一边奋战、一边战斗达四十多天,全军上下疲惫不堪,甚至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不能休息,红军大部队的转移能否成功,与他们的作战成果息息相关,而国民党也看透了这一切,要想刺入心脏,就先要“废掉”这全力反抗的双手。

10月7日,红六军刚到贵州,就被来自贵州、广西、湖南的三支国民党军队包围。

由于当时地形对于我军而言十分不利,导致红六军被切分成前、中、后三股力量,战斗力大大降低。

任弼时、萧克等同志为了粉碎敌人的计划,保护有生力量,当机立断提出了作战计划,由红50团、52团与敌人展开战斗,掩护红六军脱困转移到贵州省铜仁市甘溪县。

红50团奉命战斗,最后在敌后作战中与队伍失去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52团为前卫,在成功掩护红六军撤退之后,引诱敌人到了石阡县困牛山。

在那里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激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最后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奇怪的习俗

在那个年代,红军的条件艰苦,经常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不仅仅是人多,而且拥有着国内最顶尖的武器和指挥官。

所以部队失联的事情并不是很罕见,失踪的原因一般只有两个:部队被打散或者部队所有人全部牺牲。

若是前者还好,中央可能会等到一些零零星星的战士们回归,算是给其留下了一枚火种,若是后者,那我军可能连战士们的遗体都不一定能找得到,而且其背后一定是极为惨烈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52团失联,他们还好吗?”任弼时和萧克等革命战士不止一次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也不止一次期待他们在中华大地上仍然有火种可以存在。

这时候,也许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虽然红六军后来暂时脱困,但是他们的身上还肩负为红军大部队斥候的艰巨任务,实在是没有时间去调查两个团失联的原因,也没办法专门派部队寻找他们。

双方联系断开之后,红52团去了哪里与敌人作战都是不为人知的,所以我军只能先以大局为重,想尽一切办法脱困之后再去寻找这两支部队。

随后就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万里长征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更没有喘息的机会了,50团后来有陆陆续续的小队回归,而52团则一直杳无音信。这件事情也因为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而被人认为是“他们应该是全部牺牲了”,但他们牺牲在哪里则成为了一个谜团。

困牛山周围在当时算是贫苦区域,山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困牛山村”,在那里,世世代代都有人到一处悬崖下带着酒肉祭拜。

当地的村民说,这里埋葬了一百多名红军战士。

“老人说,他们那时候不知道啥是共产党,啥是反动派,就知道有一支军队被更多的军队包围,他们见牲畜不打,见百姓不打,村民才知道那是红军,为了群众宁愿跳下山崖,从那之后就一代代人这样祭拜下去,里面还有一位红军菩萨。”困牛山村民回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任弼时就给萧克写过信,他想要托人找到原来52团的作战位置,这么多同志到底是死是活是一定要弄清楚的,这也是萧克的一个心结。

但在贵州铜仁市找了很久,他们也仍然是一无所获。

之所以找不到,是因为当时52团与敌人的战线拉得很长,而且都在密林深处,再加上年代久远,又如何能轻松找到。

当时红52团主要与敌人进行游击战术,但接连很长一段时间的作战、行军,已经让将士们疲惫不堪。

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仍然要绷紧自己全身的肌肉,耳听各种风吹草动,如有不对,立刻就要投入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的部队是52团三倍之多,52团死伤惨重,部队被拉得很长。

前面是先头部队,尾部是移动速度较慢的伤员和断后部队。

前面的部队为了等待后面的部队,只能减缓移动速度,遇到敌人也只能硬着头皮和他们打,用这样做来保护后面的伤员不受威胁。

红18师师长龙云和52团团长田海清看到原本八百多名红军战士越来越少,最后决定深入深山老林。

一路到达了地势险要的困牛山,在那里他们与敌人进行了游击战术,有力打击了敌人,也牵制住了敌方力量。

正是因为我军选择了这样的战斗方式,才导致他们的踪迹更加难以寻找,一直到快70年之后的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找失踪的部队,这是随着年代过去越久越发困难的事情,任弼时等人多年寻找都没有成功,可见难度之大。

终于在2004年前后,随着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困牛山村民祭拜“红军菩萨”的事情被流传开来。

国家派人调查,这才在困牛山附近地区,发现了当年红52团与敌人战斗的遗址。

其实在1950年左右,当地政府在困牛山发现了由村民建造的“红军坟”。

为了纪念他们,红军坟里的战士被悉数安置到了烈士陵园,可背后的故事则在无意中被隐埋了,红52团战士们失去了一次重见光明的机会。

2008年9月,困牛山烈士壮举纪念碑开始建造,2009年9月建造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七十多年,红52团重见天日,而他们的故事也被一点点揭露了出来,这背后,是一个极为惨烈和悲壮的故事……

慷慨赴死,魂佑疆土

当年红六军抵达困牛山的时候只剩下一半人不到,而敌人也正紧随其后。

“啥?山里头进土匪啦?”一直以来深居简出的困牛山村民听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说明”之后,纷纷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

“乡亲们,我们不熟悉地形,想请个向导。”一个国民党军官假模假式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他个向导!我们都去!抓‘山贼’我们也要出一份力!”人群中,一个年轻人满腔热血地说。

紧接着就是数不清的村民的附和声,“我也去,算我一个!”

哪怕没有向导,国民党光靠消耗都能让我们的红军战士疲于奔命,更何况有了村民的指引。

另一边,红军战士们刚刚可以喘口气,毫无疑问的是,若是不能利用困牛山的地形把敌人一举歼灭,他们的结局便只有牺牲。

可他们又不是本地人,这困牛山敌人不熟悉,红军战士又怎么会熟悉呢?

整个部队,上到龙云、田海清,下到普通小战士,他们都下定了决心,要么取得胜利,要么战斗到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这,他们笑出了声,那是专属于军人的笑,是天大的勇气,是直冲云霄的士气。

侦察兵从部队后方看到了点点人影报告说:

“团长!来了!”

循声看去,人头攒动之处,龙云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怎么有群众?”龙云不可置信地看着远处一点点接近的人群。

田海清也是吃惊异常地说:“他们抓了群众要挟我们?”

这些群众可让战士们为难了,作为红军,作为共产党人,他们绝对不能伤害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军队带群众搜山,是要拿人民做“挡箭牌”,让本就疲惫的红军更不能放开手脚,现在战又不能战,降又不能降,一时间进退两难。

“同志们,有群众混在其中,我们不要伤害到他们,游击战术,边打边退,掩护伤员撤离。我告诉你们,看准了打,谁要是伤害了人民,我当场处决他!”思考半天,龙云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众将士纷纷点头,随后向四面八方进行移动,有身负重伤的战士,被其他人或背起,或扶起移动到远方。

距离越来越近,国民党军队也发现了不远处的红军战士,“砰”的一声枪响,森林深处飞出黑压压的一片惊鸟。

紧接着双方开始了交火,和国民党放肆地倾泻弹药不一样,红军战士们的枪响非常稀疏。

突然交火让村民有些不知所措了,他们手上只有木棍、铁叉这一类农具为武器,枪声大作一时间不知道作什么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有一个村民刚要逃离,却感觉自己的衣服被人抓住了。

一回头,竟然是“军爷”,他就像抓一块盾牌一样,用村民当掩体,推着村民一点点向前移动。

在还没看清对方有多少人的情况下,村民看到身边的国民党军人一个个倒下,而他们却没有身中一枪,之前有多少人,现在就有多少人。

“奇了怪了,这也不是‘匪’啊!”有的村民已经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对面的红军战士,虽然村民面对着他们的子弹,但是他们坚信这些村民是安全的,子弹绝对不会伤害到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他们面对的,那可是枪林弹雨,国民党的军队甚至还有连发枪!

一个,两个,三个……一个接一个的红军战士倒在了山林之中,他们有的还没有成年,龙云一边流泪,一边还击!

这种火力对比,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档次,就仿佛红军战士们在手持尖刀与敌人比剑。

一点点撤退,红军不仅死伤惨重,有的战士已经没有了子弹,却还是想跃跃欲试。“没有子弹的后撤!这是命令!”龙云大声喊道。

听到枪声越来越稀疏,国民党军队士气更盛,丢下村民开始冲锋。

乡亲们都害怕自己丢掉了生命,但没想到,留下的尸体都是身穿军装,没有一个群众身上见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山里进行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战斗。

由于敌人火力足,还随身携带了食物,以至于他们可以越战越勇,而我红军队伍则是越来越虚弱,只能一边打一边退,战术也从之前的全歼敌人变成了战术撤离。

“前面是悬崖了啊!我们没有路了!”掩护伤员撤退的战士说。

“打光子弹!”田海清下令。

正好没有群众在敌人手中了,52团仅剩下100多人,疯狂地向敌人射击,没有游击,没有恐惧,这是一场背水之战。

突如其来密集的子弹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他们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啪——”又过一会儿“啪——”,飞过来的子弹越来越少,枪声越来越小。

“他们没子弹了!冲啊!”敌人开始疯狂地冲向我红52团。

一声冲锋号角响了起来,龙云大喊一声:“同志们!跳崖!我们誓死不做俘虏!”

“对!”这是一声直逼穹顶的回应,里面全都是战士们的血性和对人民、对国家、对党的无限忠诚。

“一个,两个,三个……”

“十一,十二……”

“二十,五十……九十……一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战士们像回家一样,毫不犹豫地从悬崖上跳了下去,等敌人冲上来的时候,山上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山下黑压压的一片红军将士们的尸体……

后来村民回忆说,几天之后他们还能在山崖周围听到呼喊声,那是已经奄奄一息坚持了好几天的红军战士。

还没完,国民党军队顺路下山,来到了红军战士们的所在位置。

那里绝大多数战士都已经壮烈牺牲,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有微弱的呼吸。

原红十八师师长龙云,遍体鳞伤被敌人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他被敌人先后关押在贵州、长沙,受到了严刑,也受到了诱惑,但他一直没有归降敌人。1936年3月,33岁的红军战士龙云被敌人折磨致死!

后来村民从红军坠崖处救下了一位十几岁的小战士和一位红军女医生,她就是后来村民供奉的“红军菩萨”。

两位战士在伤病养好之后,就留在了当地,宣传革命思想,帮助他们科学地生活,困牛山村民这才知道,红军是多么伟大的存在。

“红军不怕远征难”,但同时,他们也不怕敌人的枪口,不怕敌人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害怕的是身边战友的牺牲,害怕群众被迫害,害怕自己没机会尽全力。

这是一支多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军队,在红52团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为过去的困牛山展示了什么是为国为民,也为现在的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服从命令,听党指挥!

正是他们用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谱写了一篇篇悲壮的史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人民英雄,重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