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国后,杨成武在从广州回到北京的途中,突然想起了什么,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找张赤男的墓地。”

杨成武清楚地记得,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他和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王良,流着眼泪,用铁锹铲起带着血迹的黄土,将师政委的遗体掩埋好,竖起了一块刻着“张赤男烈士之墓”的石碑。部队指战员望着张赤男长眠的地方,不禁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这块墓地位于章水边起伏的小丘中,周围还散布着不少坟包,吹来的北风将尘沙卷起。杨成武多年之后故地重游,从前荒凉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

只见眼前的章水两岸绿树成荫,嫩绿的枝丫顺着风摆动。居民点星罗棋布,远处的炊烟袅袅。由于时间太久的缘故,杨成武怎么也找不到自己亲自竖起来的石碑,眼睛不由地湿润了。

他继续在这片连绵不断的小丘上走着,和身边的同志讲起了自己和张赤男之间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参加纪念活动

1906年6月,张赤男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宣城区长坛乡长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字尚书,又名希尧。

6岁那年,他来到村中的私塾读书。12岁那年,他考入汀州模范高小。1920年,他升入长汀省立第七中读书。

在长汀省第七中学,张赤男接触到了秘密流传的《新青年》《响导》等革命书刊,开始认识了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呼吁青年立即行动起来。

不久,在进步师生支持下,他联合蚕业专科学校和汀州师范的罗化成、刘宣辉等十几位青年学生,发起成立长汀县学生联合会,他还被推举为负责人。

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长汀,张赤男拍案而起,以学生联合会名义联络长汀城商会、工人及郊区农民,游行示威,通电声讨帝国主义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挺进长汀。在群众大会上,他代表青年学生和知识界慷慨陈词,拥护北伐;会后,毅然参加北伐军,在十七军政治部做宣传鼓动工作。

1927年,他被选送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2月,他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军政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成立教导团,由叶剑英负责,编入张发奎部下。

就这样,张赤男随教导团南下,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和撤下来的一部分同志抵达海陆丰,和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

1928年2月,他在惠州阻击战中左腿负伤。3月份,他伤愈回闽西,在家乡开展地下斗争。

当时,根据中共长汀特别支部负责人罗化成、郭滴人、黄亚光等人的意见。张赤男回到省立七中,以教员的合法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赤男

他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在学校附近的张家祠堂里,向杨成武、李国玉、梁国斌等进步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述革命道理。就是在这时,杨成武成为了张赤男的学生,住在学校附近的张家祠堂中。

张赤男和杨成武是同乡,他要比对方小8岁。在两人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张赤男在一闪一闪的油灯下讲述了自己参加北伐和广州起义的战斗情形。

此外,张赤男还向杨成武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伟大革命实践,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政治抱负、描绘了共产主义的锦绣前程……

杨成武听了这些,不由得受到感染,也渐渐了解了张赤男曾经不平凡的经历。在张赤男的影响下,杨成武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

同年年底,杨成武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发现老师张赤男自从来到此地后,小小的祠堂中时常有衣衫褴褛的农友来作客。

此外,张赤男还利用节假日下乡,和农民促膝谈心,给他们讲为什么要打倒土豪劣绅,为什么要成立农会,为什么要为穷苦人民打天下,为什么要反对贪官污吏,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

在张赤男的影响和传播下,不仅在汀江两岸撒下了革命火种,也在杨成武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火焰。正如杨成武所言:“这是非常重要的革命教育。”

从此,杨成武对张赤男这位老师更加敬重了。

1929年1月的某个晚上,张赤男对杨成武说:“如今全国都在暴动,不如你们就先别念书了。你告诉同学们,跟着我搞暴动,缴民团的枪。毛润之先生曾经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要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来夺取政权。’”

在张赤男的影响下,大家早就向往着闹革命、搞暴动、为穷苦人打天下。因此,杨成武在和大家说了搞暴动的消息后,大家都异口同声说:“走,干!”

这场暴动,是从古城开始的。古城是赣南和闽西的交通咽喉要地,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势险要、山高密林,进可攻,退可守。

张赤男带着杨成武和其他学生赶到古城,和地下党组织共同研究了暴动的具体方案。当时,古城的反动民团一共只有二三十人,20多条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团团长叫刘明辉,此人喜欢吓唬百姓,喜欢吹牛,但根本不懂军事、胆小如鼠。于是,张赤男便决定从他身上做文章,用智取的方式夺取武器。

当晚,张赤男通过地下党组织将刘明辉诱开,还向他阐明了共产党的政策,让他晓得利害关系,看清形势。

刘明辉看形势不对,立即表态:“只要能活命,怎么都行。”于是,刘明辉回到团部和部下说:“今晚没事,大家今晚放假,将枪支集中放到团部,只留下两个人看守就好了。”

等到夜半时分,张赤男便率领杨成武和几十个农会会员冲到民团团部,将民团的全部枪支收缴了。

之后,杨成武又率领张赤男奔袭四都,成功将四都的民团消灭,缴获了几十条长枪。从此,长汀的党组织也建立了武装。

等到天亮之后,张赤男率领杨成武等人召集群众,烧毁田契、开仓放粮、公审处决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为了保护革命果实,许多农民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希尧(赤男)“久雨叹”等作文簿

盘踞在长汀城内的地方军阀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闻讯后,亲自率领主力赶到四都,企图将这支武装消灭。

哪知张赤男刚刚开完群众大会,将地主的粮食分完,便带着杨成武也上了山。这支队伍在林海中穿密林、钻山沟。

郭凤鸣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四都发现一无所获,不由得气得咬牙切齿。但是面对深山老林,也无可奈何。

从此,杨成武便跟随张赤男在闽西大山中出没,和敌人开展游击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在张赤男的言传身教下,杨成武学会不少东西,比如怎么和敌人周旋,怎么和群众保持联系,比如如何在深山老林中生存。

正当张赤男和杨成武处境艰难之际,突然喜从天降。3月14日,毛泽东和朱德亲自率领红四军进入长汀,一举将郭凤鸣部消灭,将匪首郭凤鸣击毙。

张赤男立即带着杨成武进城,先后在宣城、南阳、涂坊、连城、上杭、武平交界处组织了武装暴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鸣

也是在长汀,毛泽东亲自接见了张赤男领导的游击队。毛泽东握着杨成武的手说:“小鬼,你有没有缴过白军的枪?”

杨成武说:“并没有,我只是缴了反动民团的枪。”毛泽东满带期望地说:“我希望你能缴白军的枪。”

不久,蒋桂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和朱德回师赣南,并将红色区域扩大。红军在从长汀离开之际,毛泽东还给他们留下了一大批枪支弹药。

之后,张赤男便在汀江两岸建立了一支赤卫队,随后又将其编为闽西工农红军第四、第五军团,合称红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张赤男,指挥部秘书杨成武,全部上山打游击。

在他带兵过程中,张赤男平易近人、态度和蔼,不喝酒、不抽烟,处处以身作则,深得杨成武和战士们的喜爱。在战斗过程中,张赤男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杨成武和战士们也深感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27年7月,张赤男出席参加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还被选为特委委员。会后,他根据“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武装割据而斗争”的总方针,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建设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张赤男还运用了井冈山和张鼎丞、邓子恢的土地革命经验,让当地深陷贫苦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同年年底,张赤男还被选为长汀县党组织代表,参加了古田会议。

1930年年初,张赤男率部攻打上杭,从河东渡江打进城。由于大家只有五六条船,张赤男为了应对时间,率部先后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直到杨成武和部队全部撤退,他才离开阵地。

张赤男率部成功化险为夷,这对于保护刚建立的闽西武装具有重大作用。后来,这支武装改编为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肖克担任纵队司令、张赤男担任总队政委。

1930年3月下旬。闽西成立工农红军第九军,长汀县地方武装编为第五团,张赤男任团长。同年4月第九军改称为第十二军,张赤男所率第五团改编为第十二军第一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赤男烈士纪念碑

5月19日,毛泽东和朱德亲自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进一步发展革命根据地,将赣南、闽西和湘东连成一片,张赤男率领指挥部积极配合。

当时的革命形势正如毛主席在诗中所言:“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也是在这个月,杨成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便调任红四军第12师教导大队政委、师政治委员办公厅兼直属党委书记。

1930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长汀成立,下辖第四军、第三军、第十二军。张赤男所率第104团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

红一军团总指挥朱德参加了红四军第三纵队编成大会,亲自宣布张赤男任第三纵队党代表,号召全体指战员要好好向第一、一纵队老大哥学习,大大消灭白军,大大扩大红军发展革命根据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奋勇前进。

张赤男成为正规红军的纵队指挥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努力履行党代表(不久后改称政治委员)职责,在带兵中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4月10日张希尧(赤男)给致和(吴溟南)的信

他态度和气,不抽烟,不喝酒,自己打草鞋,和战士一起上山砍柴。深得战士敬重。第三纵队主要是由地方武装升编而成的主力红军,在行动中逐步暴露出许多弱点。

从汀州向长沙进军至江西吉水县乌江边时,时值夜晚,前卫部队和地主武装接触,“叭!叭!”几声枪响传来,三纵队队伍一时慌乱,许多人不听指挥纷纷向路边和后面乱跑。这种现象称之为“发谣风”

为克服这些弱点,张赤男密切配合纵队长萧克工作,坚持在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严格管理和执行纪律,使部队迅速得到锻炼成长。

萧克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中写道:

“我很高兴,就去三纵队。这里又有一位好的合作者,就是带这个农民军加入红军的负责人——张赤男。”“这个队伍有这么忠于党而又有能力的人任政治委员,我这个司令官就好当了。我们一起工作约一年,队伍进步很快,成为主力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克

8月中旬,文家市一仗,部队在萧克和张赤男带领下,经过3个多小时冲杀,胜利完成任务。10月初在攻打吉安时,发现敌人夜间乘船逃跑。

张赤男和萧克立即率领部队追击,一口气追出20多里,俘敌八九十人,缴枪110支、子弹2万发,自己没有伤亡,受到军团通令嘉奖。

从此,这支部队成为红四军中一支敢打大仗、恶仗的主力部队。攻克吉安后,部队进行整编,三纵队改为第十二师,萧克任师长,张赤男任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30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实施“诱敌深入”作战方针,引诱国民党军深入赣南苏区腹地。

12月30日打响反“围剿”反攻第一仗,决定消灭深入永丰县龙冈的张辉瓒第十八师。红十二师作为主力部队,担任对龙冈西北面的攻击,协同红十师从左翼完成围歼张辉瓒师的战斗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反围剿

战前动员时,张赤男领着干部战士高呼口号:“打到龙冈去,活捉张辉瓒!”

12月29日晚,部队从宁都黄陂出发,冒着蒙蒙细雨,第2天拂晓前赶到龙冈外围阵地。接到进攻命令后,立即向敌人展开猛烈攻击。

这时,张辉瓒师的1个团,凭借有利地形,在河对岸组织轻重武器,拼命抵抗。萧克组织全师所有的机关枪一起向敌人射击。

张赤男身先士卒,率领三十四团冒着枪林弹雨,跑步冲过小河,一鼓作气冲垮敌人阵地。随即协同红十师,一起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这次战斗,全歼敌十八师直属队和两个旅,俘敌 9000 余人,活捉了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大捷。

5个月后,第二次反“围剿”时在九寸岭和富田战斗中,张赤男和师长耿凯率领红十二师,先隐蔽在深谷丛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打响后,他们似神兵从天降,朝敌人猛扑过去,一举消灭敌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大部,俘敌副师长王庆龙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3000余支。

接着,又和兄弟部队一起,由西向东横扫,一直打到福建武夷山下的建宁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第三次反“围剿”时,红十二师先后和兄弟部队一起,在莲塘、良村歼灭敌上官云相、郝梦龄部两个多旅,俘敌3500余人。

接着,又奉命进攻宁都北面黄陂的敌毛秉文师。张赤男和耿凯发挥部队敢打善拼的特点,由三十六团担任突击队,三十四团担任辅攻,三十五团担任第二梯队。

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全师迫击炮、轻重机枪一齐向敌人阵地猛烈射击。三十六团冒着大雨勇猛冲向敌人阵地,一举突入黄陂圩内。

经过激烈战斗,与兄弟部队一起,消灭敌军4个多团,俘敌军4000多人,毙敌1000多人,缴枪3000多支,机关枪30余挺,迫击炮11门,电台1部,子弹40余万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11月初,红十二师改为红十一师,王良任师长,张赤男仍任师政治委员,部队担负攻打石城红石寨任务。

红石寨,在石城县屏山东部,分大小二寨,是国民党军长赖世璜的老巢。这里聚集着石城、宁都、瑞金、广昌和福建宁化等县1000多名敌军和土豪劣绅,威胁着中央苏区红都瑞金的安全。

因此,拿下的红石寨对于巩固中央苏区的意义重大。起初,张赤男和王良率领11师采取了长久围困的战术。

一个多月后,敌人坐吃山空,小寨寨主赖德丰便同意投诚。但国民党出动大量飞机投了大量粮食和弹药。这样一来,小寨拒绝投降,敌军的气焰更嚣张了。

于是,张赤男和王良便决定改变战术,并正式下达了攻打山寨的命令。由于地形过于险要,第一次并没能攻下。于是,张赤男下到连队,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提出了云梯攻寨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城红石寨

新年那天,部队开始强攻,终于成功拿下小寨。攻打大寨时,敌人突然关闭寨门,把红军割成两半,妄图顽抗。

张赤男等立即组织部队架云梯,战士们从几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冲入寨内,犹如神兵天降,攻下了这个顽固堡垒,共俘敌 13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解除了红都瑞金后顾之忧。

1932年2月,中央苏区红军攻打赣州。红四军奉命在大余至南康间担负阻击国民党粤军支援赣州守敌。

2月15日上午(农历正月初十),张赤男、王良指挥红十一师在大余县新城地区和敌人展开一场恶战。

敌人火力密集,封锁住了前面的一片开阔地和两口鱼塘之间的唯一通道。为了指挥方便,张赤男和王良来到这里,卧在三十二团团长向玉成和政委杨成武身边,研究进攻对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良

子弹时时在周围落下,情况十分危急。就在此时,又有几个战士倒下了。突然一个战士跃起,张赤男看见这个战士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十分危险,便不顾个人安危,猛地站起来大声疾呼:“卧倒!卧倒!”

战士虽然安全脱险了,而他却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 26 岁。

朱德在解放战争初期谈红军入闽时说过:“张赤男是个很实在、扎扎实实的好政委。”

1967年,毛主席外出视察,在和杨成武回忆起古田会议时,询问他:“你参加过古田会议吗?”杨成武说:“当时的我只是一个连级干部,我们是在会后听张赤男转达的。”

毛主席随即面色沉重,随即和杨成武谈起了自己当初在闽西开辟苏区斗争时说:“我认识张赤男,他是个非常好的同志,闽西的老百姓就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 年,毛泽东(右一)、周恩来(右二)、刘少奇(左二)、杨成武在中南海怀仁堂

因此,杨成武便萌生了寻找张赤男墓的念头,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当天,杨成武带着随行人员踏遍当时的战场,并没有找到自己当初竖起来的墓碑。

走着走着,杨成武停下了脚步。面对着壮丽的山河,沉思片刻说:“不必找了!”杨成武深知,英雄的墓碑永远毁不掉,永远活在自己和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