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9时45分,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北站火车站广场,两名旅客遭到雷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公共场所视频可以看见,两人打着两把雨伞行走在广场上,手中拿着行李,一道强光之后,雷电击中雨伞,两人瞬间倒地。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事发后,两人被紧急送医治疗,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雷电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情况下多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雷电是如何发生的?遇到雷电怎么办?牢记“30”“30”!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积雨云中,当云中的电荷分布不均,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放电现象。

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这是由于它会在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破坏电力系统、通信设备,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人一旦遭遇雷击,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电流通过人体,瞬间就可导致身体组织损伤或致人死亡。

在我国,雷电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为雷电高发期。

雷击伤对人的生命安全影响巨大

天气渐热

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易发频发

安全提示:

如果感觉到身上的毛发突然立起来

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

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

这时应选择低洼处蹲下

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

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这份“避雷动作”要记好!

当雷来临时

如果刚好在空旷野地、在林子里

要采取合理的避雷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以防雷姿势蹲下,同时用睡垫、背包等绝缘装备垫在屁股下,双手绕膝,以此来阻挡地面的电流。

如果两手空空,首先要蹲下去,踮起脚尖使得两只脚尽量少面积着地,同时脚跟和脚跟要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回路,让电通过脚尖,从左脚到右脚这样流走,就不会经过心脏和大脑。此外,要低下头捂紧耳朵,保护听觉。

避免雷击伤

预防是第一位

雷电防范有哪些要点?

这些需牢记!

雷电防范“双30原则”

雷雨天气,不要去高处,尽量不要在户外及金属物体附近。关于雷电防护,中国气象局原公共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表示,这两个30要谨记。

雷电是如何发生的?遇到雷电怎么办?牢记“30”“30”!

第一个“30”是指30秒,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如果少于30秒,说明雷电在10公里以内,此时即便头顶没有打雷下雨,也建议尽快寻找避雷场所。

第二个“30”是指30分钟,建议最后一次听到雷声,30分钟之后再出门

户外防雷指南

01

户外遭遇雷雨天气

立即寻找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得不在大树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离大树最少2米以外的地方,并放低手拿的物品,等响雷停止20分钟后再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如无处可躲,戳视频↓↓↓

雷电是如何发生的?遇到雷电怎么办?牢记“30”“30”!

02

车中避雷应对

雷雨天气行车,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要注意,千万别轻易下车。如若雷电击中汽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切记不要将车停在空地或是高地上,也不要停在树下、高大的烟囱下,这样容易引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躲在车里,要注意关掉引擎、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室内防雷指南

关好门窗并远离阳台和外墙壁等;不要用电热水器洗澡,最好拔掉所有电源插头;不要靠近和触摸任何金属管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或固定电话,因为电话线和手机电磁波有可能引入雷电伤人;

远离电源插座,也不要停留在电灯下方;

千万不要因为好奇,把头和手伸出窗外或站到阳台上,以防被雷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雷声响起时在厨房,马上停止用水清洗食物和餐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雷声响起时正在洗澡,需马上离开,因为淋浴、浴缸内的水及水龙头都有可能导电。

夏季雷电高发

操场、室外游泳池

堤坝、沙滩、海面等较开阔地带

山顶、山脊等地势较高区域

易遭遇雷击

请谨慎前往

避免雷击伤害确保人身安全。

(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