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补中专数学天才少女姜萍的物料,除了她的天赋之外,我觉得最震撼的是她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有人说,她多亏是遇到了这样一个好老师。她和她的数学老师是千里马遇伯乐,是老师发现了她优异得格格不入的数学成绩,询问她对数学有什么想法,也是老师给了她高等数学的课本,让她看到在眼前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当视频镜头扫过她那本和字典一样厚的英文数学教材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因为数学是兴趣爱好,因为有过人的天赋,因为遇到了好老师,所以姜萍就一定能脱颖而出吗?

诚然,是老师让她知道,她是有资格站上起点的。只要有一个比赛的机会,她也可以抓住数学的翅膀,带她飞到外面去。

但兴趣可以有很多种,天赋会被时间荒废。老师给她的教辅书,也并不能变成记忆面包被她吃进肚子里。正如天才电影里的主角永远会有把演算纸扔得满地狼藉,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闭门不出的桥段,再热爱的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姜萍自己也说,数学带来过许多困难的时刻。她需要翻着英汉小辞典自学教材,难题经常解不出来,闭上眼睛,眼前也全是数学式。她的同学都不知道她整天坐在那里在写什么,最好的朋友也不完全理解她对数学的热爱。

能帮到她的还是太少太少了,那些真正让她往前迈了一步的事情,都只有她自己能够做到。担忧着自己没有资格却仍然报了名,做了历年的比赛题,受了挫,于是日日夜夜坐在课桌前,去找更难的证明题,去触碰更高的天花板。正因为是她,中专的宽松环境和教书育人的良师才能成为她扎根的土壤,服装和美术才成了喂养她数学精神的食粮。

正如布鲁克林的那棵扎根在水泥地里的天堂树,无论种子落在何处,这种树都会挣扎着去触碰蓝天。

想证明自己的心谁都会有,一点点喜欢的兴趣也来得轻而易举。她能够来到所有人面前,是因为她一次次坚定地抓住那微末的机会,把自己从泥沼中拽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