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0岁的老杨因为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医生发现罪魁祸首就是冠心病,医生说,由于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不得不在狭窄的动脉内放置了支架,以撑开狭窄的血管,避免更严重心梗的发生。

确诊冠心病以后,医生告诉老杨,除了要长期吃药,定期复查以外,还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不熬夜,戒酒。

老杨说,前三种自己都能做到,但是唯独最后一种做不到,而且老杨告诉医生,自己从30岁开始就有长期饮酒的习惯了,基本每天都要喝二两左右,在老杨看来,自己每天喝的酒并不多,而且他认为小酒怡情,大酒伤身,自己又不是喝大酒,对健康是不会有影响什么的,所以没必要戒酒。

其实,很多人都像老杨这样,每当医生劝他们戒酒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医生,我每天喝的酒其实并不多,也就二三两左右,不是说少量喝酒对健康有利,能保护血管吗?为什么你却要我戒酒呢?

不妨来看一项研究。

2019年,刊登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心脏健康方面,经常规律性少量饮酒其实比酗酒危害还大,更易增加房颤风险。

该研究涉及978万人群,所有参试者均未患有房颤,研究人员对参试者的饮酒习惯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发现在确诊房颤的患者中,每周饮酒次数是最大的风险因素:与偶尔“喝大酒”的参试者相比,每天“喝点小酒”的人房颤风险更大,而每周饮酒≤1次的参试者风险最小。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喝酒,其实是没有安全剂量的,即便是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少量喝酒能够扩张血管,是有利于心脏佳酿的,但是从这项涉及978万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少量喝酒对心脏的影响,其实更大。

第一,喝酒根本没有安全剂量

很多人认为喝酒是有安全剂量的,这个安全剂量就体现在一个少字上面,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少量喝酒并不安全,即便你每天喝的酒并不多,但是长期喝酒,危害同样是巨大的,因为像吸烟一样,长期喝酒对身体的伤害呈现累积效应,看似每天2两并不多,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累积下来,其实饮酒量已经非常多了。

另外,喝酒,不仅要看喝的量,也要看每天摄入的酒精量,比如同样是一杯酒,白酒,红酒和啤酒的酒精量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是一杯酒,不同酒精浓度的白酒,酒精量也是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长期喝酒,是诱发癌症的元凶

《柳叶刀》曾发表一篇文章,估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有741300例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达到76.7%。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

研究发现,在74万癌症病例中:适度饮酒(每天<20克)导致了13.9%的癌症病例;高风险饮酒(每天20-60克)导致了39.4%的癌症病例;酗酒(每天>60克)导致了46.7%的癌症病例。

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看来,喝酒是没有安全剂量的,喝酒之所以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主要原因是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诱发DNA突变,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I类致癌物,所以长期饮酒,很容易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要想远离癌症,你要做的就是滴酒不沾。

第三,中国人喝酒风险更大

作为医生,我不建议中国人喝酒,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喝酒更大。

大家都知道,酒精的代谢是乙醇分解为乙醛,乙醛分解为乙酸,乙酸再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看似简单的代谢过程,但很多人在进行到第二步的时候就卡住了,那就是乙醛难以分解为乙酸,乙醛的分解必须要依赖肝脏分泌的一种酶,这种酶就是乙醛脱氢酶,40%以上的中国人由于乙醛脱氢酶的突变,导致身体缺少能分解乙醛的酶,于是造成大量的乙醛在身体里堆积,从而形成特有的红脸病。

所以,很多人喝酒脸红,不是因为酒量好,而是因为无法分解乙醛,正如前面所说,乙醛是诱发癌症的元凶,所以喝酒脸红的人,哪怕只是喝一点点酒,也容易诱发癌症。

综上所述,要想身体健康,少量喝酒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滴酒不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