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有“鉴湖女侠”之称,然而她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了32岁。这样一位为推动革命而牺牲的女子,她的英勇之举,令人钦佩。

秋瑾生于官宦世家,在晚清时期,这样的出身本能让秋瑾一生衣食无忧,可是,秋瑾却没有封建社会“官家小姐”的做派。她爱喝酒、爱吟诗也爱谈论时事,个性洒脱随和。

不过,秋瑾终究没能决定自己的婚事。她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后,似乎更沉醉于谈论时事,并且还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这二人一同饮酒。

由于秋瑾与两位好友洒脱又挂心国家时局的性子,当时还有不少文人给她们取了个“潇湘三女杰”的称号。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秋瑾平静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为了躲避八国联军,她只得和丈夫王廷钧回乡。待时局稍稍稳定后,想要重新做官的王廷钧又带着秋瑾回了北京。

此后,秋瑾心中萌发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国家被八国联军肆意“蹂躏”,秋瑾多想去国外看看,看看别人都是怎么生活、怎么组建军队抵御外敌的。

就这样,不顾丈夫的阻拦,秋瑾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日本的船只,她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从日本留学回来后,秋瑾心中推翻腐败清王朝统治的愿望再也按捺不住,她马不停蹄地召集了一批爱国志士,开始了自己的起义活动。

为了方便开展革命,秋瑾还召集了不少爱国志士在自己家乡山阴县的大通学堂办学。为了从学生中吸收军事人才,秋瑾特意开设了体育课,强健学生们的体魄之余又能让有心救国的学生们得到锻炼。

在秋瑾从事革命运动的那些年里,她在爱国志士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后面便有了“鉴湖女侠”这一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晚清朝廷为官的人里,不乏对秋瑾等爱国志士充满敬意的官员。秋瑾在山阴县大通学堂的那段时间,恰逢进士出身的李钟岳到山阴县担任知县。

要说李钟岳不知道秋瑾在大通学堂秘密进行革命活动,那是不可能的。

但李钟岳早就听说过秋瑾的事,他对秋瑾也存着几分敬佩之意。所以,李钟岳上任山阴县知县后,并未按清政府的命令对该地的革命人士进行清剿,反而是对秋瑾等革命志士的行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秋瑾从事此类革命运动时,她那身为清廷官员的丈夫王廷钧自然是知晓的,并且,他并不赞同秋瑾一介女流之辈为了革命抛头露面。而由于此前遭受了丈夫的暴力对待,秋瑾与丈夫的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

此时,秋瑾也不再是封建社会中的“官家小姐”,她丢掉了自己过去的娇气与喜好喝酒之习,也不再过问丈夫的生活,一心操办革命运动。后来,秋瑾还爱上了舞剑,所以在留下来的有关秋瑾的照片中,我们总能看见她手中紧握一把利剑。

这也是秋瑾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之刃”。

当时间来到1907年,危险正在悄悄向秋瑾靠近。

这一年,秋瑾本来已经为起义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可是在起义前夕,她的队伍里却出了个口风不严的人:聂李唐。此人不知是喝醉酒了还是出于何种缘故,竟然在秋瑾等人发动起义前将这事说给了旁人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当时当然是“谋反”的大事。于是,听了消息去的那人很快将这事上报以邀功。

后来,聂李唐就被官兵抄了家。好巧不巧,他的家中正好放有一本写着参与起义人士的名册。而秋瑾的名字也在其中,由于秋瑾与聂李唐当时并未在同一县城,所以秋瑾暂时未被官兵追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6日,时任安徽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的徐锡麟那儿也出事了。

当时,徐锡麟派去上海买兵器的人在途中被清朝的人扣下了。而且,被捕的那人受不住清朝官吏的严刑逼供,最后将徐锡麟筹备起义的事儿给招了。

此时,若不尽快起义,徐锡麟好不容易收集来的兵器以及召集的人都将被清朝官兵给虏了去。万般无奈之下,徐锡麟只得和众人商量:开始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徐锡麟的号召下,爱国志士们纷纷前来参加起义。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而安徽当时的“小王”便是安徽巡抚恩铭。

于是,徐锡麟与一众爱国志士拿着兵器刺杀了恩铭,后又借地对前来“围剿”的清朝士兵们进行反击。

然后,由于寡不敌众,以及此次起义开始得实在是仓促,徐锡麟与众人并未就起义一事进行详尽规划。最终,这场壮烈的起义活动以失败告终,领头的徐锡麟等人也被清兵抓了去,并于次日被施以极刑。

徐锡麟牺牲后,清朝官兵们便将注意力放在了秋瑾等人身上。而徐锡麟与秋瑾又是亲戚,再加上之前清兵搜到的那本起义名册,这下,秋瑾策划起义的“罪名”就坐实了。

而且,被徐锡麟等人刺杀的恩铭还与绍兴知府贵福颇有些交集,见同僚被杀,这贵福对秋瑾等人是又恨又怕,就想快点将秋瑾抓去问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福听说秋瑾此人十分“厉害”,她召集了不少起义人士,想要抓到她怕是有些难度。于是,为了让抓捕秋瑾一事更为顺利,贵福还特意带着对秋瑾的调查结果跑去浙江巡抚张曾扬那通风报信,希望张曾扬动用手中的权力助自己一臂之力。

有人要起义,这事儿可不小,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张曾扬便派了三百名士兵跟贵福回去抓捕秋瑾。

贵福当然清楚,这三百士兵肯定不够,于是,他便去到了山阴县知县李钟岳的府中,让他和自己一起“抓捕谋逆之人”。

听到贵福要自己抓捕秋瑾,李钟岳当然是不愿意的,他便以“没有确凿证据,不可轻举妄动”为由将贵福搪塞了过去。

但这贵福却不肯放弃,不但拿了搜到的名册给李钟岳看,还将李钟岳对此事的态度汇报给了张曾扬,怀疑他与秋瑾等人是一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李钟岳为了保护秋瑾等爱国志士,派人给秋瑾送去了消息,并且建议她和大通学堂的学生们尽快离开。

也有不少革命党人在这紧要关头劝秋瑾离开,去外地“避一避”,但秋瑾却另有想法。

在秋瑾看来,革命人士不能被敌人吓一下就“跑”。当时的中国,还有许多人被封建制度所蒙蔽,秋瑾或是想让这些中国人“清醒过来”,所以,她早就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

为了保护大部分的学生们,秋瑾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愿意留下来的人就留,不过,不能超过30人,其余人尽快撤离!

将此事将与大通学堂的学生听后,众人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为革命发出最后的声音。但是,秋瑾只允许其中的30人留下,其余人等,都被秋瑾下令抓紧时间撤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收到了贵福发来密报的浙江巡抚张曾扬怀疑李钟岳已经跟秋瑾等人是一伙的了,于是,他对李钟岳下令,让他尽快抓捕大通学堂内的人,否则便要告他个“谋逆之罪”。

在清朝为官,最怕的就是“谋逆”二字,李钟岳自然知道这两字的分量。如果自己真担上了这个罪名,不但自己的小命不保,家中的妻儿老母以及那些亲戚们都要被自己连累。

无奈之下,李钟岳只得接了命令。7月14日下午,李钟岳在贵福的监视下带着数百名清兵去往大通学堂。

敬佩秋瑾的李钟岳为了能让秋瑾在混乱中逃脱,特意将自己的轿子安排在了队伍的最前头,并告诉贵福,这样做是为了鼓舞士气,同时预防大通学堂里的人逃跑。

到了大通学堂后,李钟岳一声令下“本县在此,无须开枪”,随后清兵们便冲进了学堂。不过,李钟岳没有下开枪的命令,这些清兵们也不敢擅自动手,只能冲进去抓捕学生们。

而秋瑾等人也早早做好了恶战一场的准备,这些清兵们只得拿起手中的枪与秋瑾等人开始了枪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番枪战过后,本来秋瑾有机会逃脱,但她为了掩护一位学生离开,不幸被捕。除她之外,有两名学生牺牲了,另有7人与秋瑾一同被捕。

秋瑾被捕,李钟岳发了愁,贵福却得意不已。他还派人通知了会稽知县李瑞年,在绍兴府与李钟岳、李瑞年两人来了一场三堂会审。

可是,贵福哪能想到,秋瑾虽为女子,心中对革命事业的坚持却是谁也动摇不了的。在酷刑面前,秋瑾守口如瓶,就连贵福也没了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秋瑾当时在全国已经颇有些名气,所以,不少爱国志士都致信绍兴府,希望贵福、李钟岳、李瑞年三位官员释放秋瑾。

贵福似乎是铁了心要治秋瑾“死罪”,在得不到证词的情况下,贵福便让李钟岳派人去秋瑾的娘家查找证据。但是,李钟岳故意在此事上“降低要求”,他并未让前去的清兵仔细查抄秋瑾的娘家,不过是让他们去走走过场。

如此一来,贵福自然也拿不到秋瑾谋划起义的证据。而那7名被捕的爱国志士,也不愿对这几位清朝官员透露只言片语。

眼见就要坐实不了秋瑾的罪名了,贵福便想将此事推到李钟岳身上。他让李钟岳前去审问秋瑾。如果李钟岳最后还是审不出点什么有用的信息,那么自有李钟岳“背锅”。

没了贵福等人的“监视”,李钟岳去监牢后先是让人给秋瑾搬了把凳子坐着,然后与她促膝长谈,一点也没有审人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之前就是李钟岳派人来大通学堂传的消息,秋瑾对李钟岳便有了几分信任。于是,秋瑾便聊起了自己的过往,李钟岳也并未进行记录,似乎并不打算让秋瑾“认罪”。

聊了大约一个时辰后,因为李钟岳听说秋瑾十分有文采,又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便请她题字。秋瑾便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几字,李钟岳随后将之收藏。

虽然从与秋瑾的聊天中,李钟岳已经明白秋瑾的慷慨就义之想,但是,他实在不忍如此有风骨的秋瑾就此被处以极刑。

于是,在审问结束后,李钟岳告诉贵福,秋瑾还是没有说出参与起义的细节,那些对秋瑾的指控或是无中生有。

可是,贵福哪里肯依,他气愤不已,认定李钟岳便是当了秋瑾的“说客”。既然李钟岳不愿让秋瑾“有罪”,那就让权力更大的人来做这些决定。

贵福连夜赶往巡抚张曾扬的住处,并称:秋瑾已经认罪,自己来得匆忙没带口供。

听闻贵福此言,张曾扬便写了一封处死秋瑾的手令。

这贵福也是怕夜长梦多,又拿着手令匆忙赶回了绍兴,然后让李钟岳立即执行张曾扬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已是7月15日凌晨两点多,一边是家人的安危,一边是自己敬佩的爱国志士秋瑾的性命,李钟岳很是为难。

但在贵福不断地催促之下,李钟岳没得选,他只能去狱中再次提审秋瑾。

再次与秋瑾相对,李钟岳痛哭不已,他无奈告诉了秋瑾她即将被处死的消息。秋瑾听后很是镇定,她告诉李钟岳,自己不怕死,只希望李钟岳在自己被处死前答应她三个请求。

李钟岳答应后,秋瑾说道:“第一,在我死后请不要扒掉我的衣物;第二,愿你能为我准备一口棺材,让我不至于曝尸荒野;第三便是,我想写一封信以留给我的家人。”

李钟岳当即答应了秋瑾的请求。

很快,不愿再等待的贵福便带人来到了狱中,秋瑾就这样被带去了绍兴轩亭口刑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约凌晨四点左右,枪声响起,我们的“鉴湖女侠”秋瑾从容就义了。时年32岁。

在秋瑾被处死后没多久,贵福将李钟岳处处“包庇”秋瑾的事还满足她三个要求的事汇报到了张曾扬那里,李钟岳便因此丢了官。

李钟岳在为官期间十分清廉,又时常关心百姓的处境,所以,在他卸任离开绍兴府的那天,还有数千名百姓前来相送。同时,山阴县衙的一位官员李镇川也在得知秋瑾以及李钟岳的故事后追随他而去,辞职回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李钟岳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时常回想起自己与秋瑾对话的那一日,他为自己帮助贵福等人杀害了秋瑾而感到自责。

看见秋瑾留下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几字,李钟岳或是心中愁云难解,两次尝试自杀。不过,李钟岳的这两次自杀并未成功,直至第三次,也就是1907年的10月29日,他约李镇川来家中喝酒聊天,趁李镇川如厕之际悬梁自尽了。时年53岁。

此后,秋瑾被害一案被全国民众知晓,大家纷纷为秋瑾以及李钟岳鸣不平。在舆论的压力下,清廷只得将下令处死秋瑾的张曾扬一再降职,他在清廷的仕途算是毁了。而贵福为了躲避有志之士的追杀,只得改名赵景祺苟且偷生。

为了纪念秋瑾,后人在西湖为她建了一座秋瑾墓地,并且在墓地旁修建了鉴湖秋瑾祠,而祠中还放有李钟岳灵位,以示对李钟岳当初帮助秋瑾完成遗愿的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瑾虽已英勇就义,但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爱国之士高举推翻腐败清王朝的大旗,我们才得以过上今日的生活。

谨以此文,缅怀秋瑾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