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历史,读来总叫人心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李鸿章作为晚清宰辅之臣,却是以和外国人签署不平等的卖国条约而“享誉世界”的。因为条约签多了,以至于列强都很喜欢和这个老头打交道。
不过,作为一个汉人,能够在朝堂屹立不倒,并且深受慈禧倚重,李鸿章也绝非庸碌之辈,对待许多问题的看法,也颇具战略眼光。早在清廷上下都觉着日本是蕞尔小国不足为虑的时候,李鸿章就敏锐地洞察出了咱们隔壁邻居日本的野心。
在北洋水师组建之后,曾经浩浩荡荡访问日本港口,炫耀天威。此时的日本,整体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依旧比不上大清,但是发展速度却在东亚一骑绝尘。如李鸿章一样,愿意下点功夫了解国外变化的人,清廷上下也不是没有,只是他们的意见根本无法成为主流,也丝毫撼动不了满清皇族自高自大的秉性。
待到失去了朝鲜,失去了琉球与台湾,签署了一个又一个割地赔款的条约,赫然看见了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李鸿章生前十分悲愤地感慨道,中华要想强盛,就必须要扫除日本带来的威胁。
日本国家僻狭,毫无纵深,又地震多发,整个民族心理普遍具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促使他们渴望对外进行扩张,以求得到更广袤、更富庶也更安全的土地。
明朝时期,丰臣秀吉一统日本,就撮合地方大名,合力出兵攻略朝鲜。时值明朝万历年间,靠着瘦死骆驼比马大,明朝啃老本帮助朝鲜把日本推了回去。到了清末,清廷则在与日本的争夺中败下阵来,彻底失去了忠诚的藩属国朝鲜,随后台澎诸岛又陷于日本之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则对中国大陆展开了大规模了征伐,造成了中国抗日军民极为沉重的损失。偌大一个中国,为什么会被日本给欺负成这样呢?
很大原因就是盲目自信,以至于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当英国人把代表西方先进技术的一批发明物献给清朝皇帝的时候,却被这些目空一切的统治者视作“奇技淫巧”,束之高阁。英国人白送的技术,他们竟根本瞧不上。
日本几乎是和清朝同时期遭遇西方入侵的,彼时的日本甚至比清朝更加落后封闭,但美国人佩里黑船来航,彻底击碎了日本闭关锁国安享太平的美梦。
日本没有什么“大国”的偶像包袱,挨打了很快就清醒了,发愤图强,大力学习西方,走上了西化的道路。天皇带头穿西服,吃牛排,捐钱买军舰、办工厂,身体力行,那时候整个日本上下同心渴望改变国家的氛围,是晚清根本无法比拟的。
反观清朝,包袱就很沉重了。死要面子,都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意外的,自己并不见得比洋人落后。等到晚清真正开始比较深刻地反思学习西方,咱们已经比日本多挨了好几顿打,多赔了不知道多少土地和白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