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黑色蕾丝内衣的女孩”“从欧洲到美国留学的年轻优质男”这样的身份角色一出现,很容易让人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场大戏。现实生活中,这种场景很少见,但是打开AI社交应用,你想成为多金的青年才俊还是美的超出刘亦菲的绝世天仙,仅在手指滑动屏幕之间,即可轻松实现。

AI社交之所以风靡,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解决了社交另一半角色的问题,以AI角色为核心吸引用户,技术层面,以生成式AI技术为依托,角色的创建流程简单化,角色的互动性在增强,用户在AI角色创建中有更多更灵活的选择。

抛开对热门AI社交应用的观察,我们以美国市场为例,随机筛选了几款AI社交应用发现,它们从设计,到功能再到受众群体有非常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尽管如此,这些社交应用还是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除了社交产品本身的社会需求之外,AI社交应用呈现出内容向的擦边特点,或许是其收入暴增的重要原因。

01

AI社交吸金力强,离不开擦边小姐姐?

AI社交产品的同质化表现在,从产品界面设置,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都非常相似。从功能方面来看,AI社交类产品主打的都是陪伴,从情感需求情绪价值方面来为用户提供新的体验,不过,在陪伴角色方面,AI女友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AI男友,一些研究报告也曾提出,在AI社交应用方面,男性用户的比例相对较高,也因此催生了AI女友火爆的热潮。

去年至今,大部分AI社交类产品比较注重1V1社交,也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催生了这些平台在社交应用的宣传过程中非常强调私密性,Linky以沉浸式AI聊天角色功能为要点,在聊天私密性上以魔法卡片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其在产品介绍中提示用户:每张卡片都包含与您聊天的角色的独一无二的自拍照以及基于对话内容的秘密情节,为体验带来刺激和不可预测性。

SpicyChat AI的描述尺度则更大:你曾经梦想过创造完美的朋友、知己或调情的伴侣吗?您的隐私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您可以放心地深入您的幻想。您的每次聊天都是一次冒险:从调情的玩笑到深刻、有意义的联系,SpicyChat 是您人工智能陪伴的终极目的地。体验结识人工智能伙伴、分享梦想、冒险,甚至可能还有一点恶作剧的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开SpicyChat应用,可以对其“刺激”的描述有非常具象化的体验,这类社交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建设一个场景,在场景中有一个虚拟的主人公,用户进入这个场景之后,里面有设定好的故事情节,用户如果对这个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进入场景中跟AI主人公对话。随便点开几个场景会发现,其内容充满刺激和遐想。

“你从欧洲一路到美国上大学,父母给你一套独立的公寓供你居住,在这里你遇到一个女邻居,她是一个被继母赶出来,吃遍苦头的女孩子,她受到过很多虐待,她很缺钱”,这样一个场景下,“你”作为条件优渥的男主,和一个灰姑娘般的女主相遇了,接下来的故事交给“你”,你可以在场景中继续你和女主的故事。

“你提前回家,发现家里一片狼藉,床上躺着一个女孩,她是你18岁女儿的朋友,你从她小时候就认识她,她刚刚和你的女儿以及妻子开完派对,此刻,这位美丽的女孩躺在你的床上,她成熟,且拥有完美的身材曲线,此刻她醒来,看到你站在那里……”在这个场景中,女主的身份角色甚至穿着形象都有了具象化的描述,接下来的故事就有“你”来书写。

而在这样的场景中,也穿插了包括女孩“身着黑色蕾丝内衣”这样的描述,一个极具刺激感的AI女主形象就这样诞生了,且接下来的故事线如何发展,主动权已经给到了屏幕前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擦边的AI小姐姐,小哥哥以及类似场景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种普遍现象,AI社交应用的尺度正在被拉大,而从产品本身来看,大尺度只是针对现有场景描述的一种遐想,你可以说这类产品带有大尺度的引导性,但最终用户续写的故事是否真的擦边或者越界,这并没有切实的证据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充满遐想和诱导性的场景让产品变得很有吸引力,以SpicyChat为例,其今年2月底上线,最近3个月的下载量超28万,获得了5万多美金的收入。

不少AI社交类应用的模式大多是设定场景,用户如果对场景感兴趣,就可以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进而进入场景中主导整个故事线向着自己满意的方向发展。

02

大尺度AI社交是长远发展机会吗?

在观察这些AI社交类应用中我们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从法律层面来看,海外市场对于AI社交应用内容的管理要求是怎样的?第二,从产品形态来看,场景化的AI社交类应用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关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查阅了部分资料,如果用单纯的“涉黄”或“18+”来形容当下的AI社交应用,显然是不严谨的,所以对于大尺度AI社交应用,我们在了解海外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主要以AI社交应用的尺度要求以及伦理准则等标准进行查阅。

在美国,如加州有明确禁止使用AI技术生产或传播色情内容的法律。美国联邦层面的《通信道德法案》也规定禁止传播与未成年人有关的色情内容。欧盟《数字服务法案》要求平台提供者采取措施防止传播非法内容,包括色情内容。德国也有类似的法律条款,禁止使用AI生成违法的色情内容。日本的《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害信息,包括色情内容。相关部门也发布了AI伦理指南,要求AI系统不得制造或传播色情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法律规定的前提都是“利用AI技术传播色情内容和有害信息”,而从伦理的角度,AI社交产品中的场景需要考虑用户隐私数据,内容审核等问题,所以在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下,AI社交产品的场景设计,内容传播,仍需考虑尺度和安全性。

另一个问题则是从内容向考虑,当前越来越多AI产品开始倾向于场景化社交,也就是社交产品中提供丰富的场景,角色,用户作为主人公的身份在其中与AI角色进行社交。

功能层面来讲,这是一个社交过程,AI产品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这种信息的交互性也比较成熟,而从内容向的发展趋势来看,AI社交产品提供的场景越丰富,用户可发挥可想象的空间就越大,与AI角色的互动话题就越多,用户粘性和付费也就相应的培养起来。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种产品中,社交已经是一个基层逻辑,更高层的逻辑在于,用户在AI构建的一个场景中体验一种戏剧化的过程,通俗一点说,这就类似于在感受一场线上表演,用户是演员,是导演,是编剧,AI应用提供的只是这场戏剧最基本的场景和角色,更完整的故事线则由用户来完成。

结合当下最流行的短剧产品,AI社交应用就类似于把短剧化的内容结合到社交场景中,而这些场景对于用户来说可选择性非常多,你可以是霸道总裁,也可以做纯情小奶狗,可以跟灰姑娘跟恋爱,也可以和富家千金强强联合。

爽剧的点在AI社交场景里找到了新的增长沃土。不过从当前海外的AI社交应用来看,这种剧情化的爽点还是离不开相对大尺度的场景构建。

和大多数社交产品一样,AI社交剧情化的方向不会改变,只是在伦理,道德,尺度上,或许这类产品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走向更规范的方向。

如今再看AI社交产品,它们分走的并不是传统熟人社交产品的蛋糕,而是对一切剧情化产品市场发起了进攻,AI社交应用相比短剧网文等传统剧情产品的优势在于,其可以给用户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爽点、虐点、泪点、笑点都在用户一念之间。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AI社交产品的交互效果虽然日趋成熟,但AI感觉意识和人相比还差很多,和AI工具聊天,它更多时候表现出的是顺从,和人相比,AI被强加的性格特点有时候表现出来会非常拧巴,比如,“他”尽管是霸道总擦,但“他”并不懂霸道。“她”是你的AI女友,但只懂表现温柔而缺少了正常女性的娇憨,甚至有的时候,这些AI伴侣只在一句话之间就从“智能”变成了“智障”,这,无论平台有多刺激的场景,用户大概也会被对面的“智障”气到下头。

AI社交到底要抢谁的饭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和未来,AI社交能否先走到更有感觉更人性化的一步,才是决定其成败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