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济南报道

据多家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为旗下所有公司设立了一项名为“KI 10”的绩效项目,旨在三年内将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降低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报道,这份由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等人发布的文件显示,未来两年,大众汽车集团将通过投资新技术来推进其在全球和中国的转型,以保障未来的竞争力。因此,盈利能力是持续成功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最重要的市场,在这一计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激烈的市场环境给公司的财务业绩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大众迫切需要专注于一个更有效率的组织,利用跨实体和部门的协同效应,以实现间接人事成本降低20%的目标。据了解,大众中国、奥迪中国、CARIAD等纯德资子公司已经收到该份文件,一汽大众等合资公司不在涉及范围内。

针对“大众汽车设立‘KI10’绩效项目,未来三年实现人员降本20%”传闻,大众中国表示,20%指间接人力成本,不等于裁员。“KI10”(KEY initiative)即总部提出的Efficiency效率计划(Efficiency Program),是以2023年为基准,未来三年实现效率提升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大众汽车反复强调速度的重要性,但作为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巨头而言,时间仍是其最大的威胁之一。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销售额为755亿欧元,同比下滑1%;营业利润为46亿欧元,同比下滑20%;营业利润率为6.1%,比上年下滑1.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大众汽车部门现金流为-30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22亿欧元。大众汽车表示,营收和利润双降主要由于受到全球销量下降以及成本上升影响。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售汽车210万辆,同比下滑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个细分市场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在亚太和南美地区的销量分别增长2%和19%,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分别下降5%和10%。中国市场仍是大众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一季度销量为69万辆,同比增长8%。不过,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合资企业的盈利却仅有4.29亿欧元,同比下滑31%。

相较于面向大众市场的品牌,奥迪、保时捷等高端品牌一直是大众集团的利润奶牛,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奥迪、保时捷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萎缩。以奥迪为例,

一季度奥迪(含奥迪、宾利和兰博基尼)全球累计销量为40.2万辆,同比下滑4.7%,其中奥迪品牌为39.69万辆,同比下降4.5%。在中国市场,一季度奥迪品牌销量为15.53万辆,同比增长14%。对于奥迪品牌而言,其在国内市场主要销量来源车型为A6L、Q5L和A4L,这三款车型主要覆盖30-50万元价格区间,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产品力和性价比均无优势的奥迪品牌车型正在面临巨大的销售危机。为此,奥迪品牌为了保证销量,选择“打骨折”销售,“薄利多销”让其在2023年重新站上了销量巅峰,为73万辆,但也使得奥迪“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严重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保时捷,其在2021年创造9.6万辆的销量巅峰之后,连续两年销量下滑,其中2023年同比下滑15%,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滑24%,为1.6万辆,跌幅远超其它市场。不久前,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发起集体抗议和抵制,原因是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仍选择压库,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业绩下滑,裁员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当下最直接见效的应对策略。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曾公布一项计划,将向选择提前解约的行政人员提供总计9亿欧元离职奖励,符合条件的德国资深行政人员除正常遣散费外,还可选择额外领取5万欧元的离职奖金,但符合条件的员工需在五月底之前领取奖金。

中国新能源汽车愈演愈烈的价格,更是重度解构了过去的燃油车价格体系,并使竞争愈发白热化。对于大环境的剧变,大众中国CEO贝瑞德曾于今年4月强调,要想在中国市场维持领先地位,“速度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国市场,车型每三年换一次代、架构每两年升一次级,车辆每月都会有OTA更新,因此大众中国也必须跟上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众汽车集团看来,目前本土化研发、本土化供应是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策略的延续。自2026年起,将有至少8款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纯电动车型上市。到2030年,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此外,大众还在推进燃油车阵容的混动化转型,以及燃油车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