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编制主要分为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两种编制对应不同的身份,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当中,除了这两种编制以外,还会有参公编制,具体来说就是事业编制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而且在实际的公务员考试当中,也有招聘参公编制,那么,参公和公务员有哪些区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从编制属性上来说,两者并不相同

公务员属于国家行政编制,主要工作是履行国家公权力,开展行政审批执法等工作,而参公属于事业编制,形式部分行政权力,同时,为社会提供职责范围内的公益服务,当然,虽然两者属性不同,但是,在参公管理以后,其工作内容和职责已经和公务员类似,因此,在其经济待遇和福利待遇方面,两者也保持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参公和公务员除了编制属性,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从个人提拔机会方面来说,两者差别还是比较大

一般来说,参公单位基本上都属于二级机构,即由相关部门管理的单位,在行政级别方面低于主管行政机关,同时,在内设机构设置方面,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也会比较多,自然内设机构职数也就会相应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干部个人来说,在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方面,公务员就会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直接可以体现在干部提拔任用上面,例如在副处级参公单位,其主管行政机关一般为正处级,机关科室的副科长与参公单位的副科长,同时竞争参公单位的正科长职务,那么,行政机关的副科长肯定会完胜,这个就是参公和公务员在实际的管理晋升中,存在的最根本差别,当然,这种差别在个人晋升到一定职务级别以后会消除,然而,对于大部分干部来说,初始的晋升就会逐步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从职业稳定性和交流方面来说,两者仍然存在差距

参公和公务员虽然都是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的,但是,两者在进入体制内的某个具体单位以后,就会产生差别,一方面,在稳定性方面会有所区别,参公单位在地市级以下,会面临改革的尴尬,甚至在某些时候,参公单位会被改革成为公益事业单位,虽然内部的人员不会改变身份,然而,在单位性质改变以后,个人如果没有被分流,就会一直在该单位工作,并且没有任何晋升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在交流调动方面,参公事业单位的干部流通是比较差的,虽然有相关规定指出,参公单位人员可以调入行政机关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申请调动的人员肯定不在少数,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调入行政机关工作的往往是公务员,当然,群团参公并不在此列,因为其本身就是行政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