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来自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17岁女生姜萍,超越一众名校生,全球排名 12 闯入 2024 阿里全球数赛决赛,成为第一个打进决赛的在读中专生。

你可能不知道这场竞赛的含金量,这个比赛是不限制年龄和专业的,此次进入决赛的前20名选手中,其他人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说可能你对她还是没什么概念,那我科普一下这次比赛的第十三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说,忽然理解了修仙小说里面,各大超级宗门派出了最强的圣子天骄参加顶级赛事,观众看到一群大宗门(清华北大麻省藤校)的天才中,混入一个不知名小宗门(普通中专)的主角时,会到吸一口凉气,纷纷为之侧目了。

这个大概是落魄宗门杀出来的绝代天骄横扫门阀世宗,像是现实中的爽文。

这还是证明了那句话,数学不会埋没任何一个天才,亲人可能欺骗你,朋友可能背叛你,但是数学不会,因为不会就是不会。

但是,更引起我注意的,不仅仅是“17岁中专生”和“全球第12名”之间的反差。更是因为这位姜同学的经历里有太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也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困境和不足。

中专学历

很多人会在意姜萍身上中专生的这个标签,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她取得的第12名的好成绩。

这里其实要先澄清一个事实,首先人家不是没考上高中,她中考考了620多分多,完全能上普通高中的。

她去中专,一方面是因为她喜欢服装设计,另外一方面,则是和她的家庭背景有关,她是一个苏北地区的农村孩子。

根据网上查到的信息,姜萍还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更好,也是就读的中专,之后考上了本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了网上当地人说,当地只有一所公立高中,但是也是重点高中,分数要求非常高,学费便宜。剩下的高中全部民办,学费很贵。

但是她们姐妹读的也是当地唯一一所公立中专且有农村户口免学费政策,后续能考对口大学,继续本科教育,是相对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而且她们好像是单亲家庭,只有父亲打工供两个女儿读书。所以两姐妹虽然考上普高还是选择去读了性价比更高的中专。

现在中考卷子比起高考来其实难度不算高,比拼的基本都是谁犯错少,像我老家那边中考总分720分,其中体育50分。

然后如果要上市里最好的高中,起码要考680分以上,其他的能够有一定比例考上大学的高中也需要640分以上,在之后的高中,其实也就是混混日子,一个学校也考不少几个本科。

作为一名数学天赋出众的学生,现有的选拔机制更在意各科均衡,极端单科突出的在这个筛选体系容易被淘汰。

对她来说,偏科,能上一些不太好的普高,其实真不如中专参加职教高考更容易考本科。

教育资源

现在农村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几乎都是老教师,年轻老师一方面因为社会压力,往往优先选择去城里当老师,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学生正在大规模缩减,像我小时候读的农村小学,小时候有两个班,一个班有50-60人,现在已经只有一个班,人数也不到30人。

所以农村学校的教师是超编的,几乎不招新老师。

能够留在农村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接近退休的了。

年轻的教师教数学其实问题也不大,毕竟数学的考纲无论怎么改,大致还是那些内容。

但是语文英语要求变化太大了,老教师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就像这次高考的语文作文考的是对AI(人工智能)的看法,很多人就表示这个命题对于农村的学生不太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差距更为明显的是英语,几乎没有适应现在新时代英语的老师会去农村教学,基本上就背背书上的单词,背背课文,找一些老卷子给孩子们做做。

我当年在农村上的小学,小学6年级毕业的英语考试是抄写26个英文字母,导致后来上了初中之后那英语一直拖后腿,用了两年时间才赶上同学。

而在城市里,一些好一点的幼儿园,都已经开始教英语了,之前去同事家,看到她家的小朋友的幼儿园作业已经在教单词拼写了。

而姜萍在农村上学,没有去市里上初中,基本就说明她的英语和语文很难好起来。

理科天赋好的还能自学,语文和英语没有一定的视野跟不上现在语文英语的学习节奏,所以说现在农村的孩子想要读出来,比十几年前的我们那一代更加的难了。

千里马与伯乐

纵观姜萍的教育经历,她还有一个幸运的地方是她在这个中职学校遇到了她的导师王闰秋,告诉她要从哪些书开始看,怎么入手,这个非常重要。

即便是旷世奇才,也是需要伯乐的,我们国内的很多教材现在要自学其实非常难的,如果没有这个老师,她可能很难去接触国外的教材。

更幸运地是,这个老师在教学之余,依旧成谜于基础数学的研究,而且也参加了几次这个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预见,17岁的姜萍这匹千里马,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可能将弯道超车,被名校破格录取,实现人生的重大“逆袭”。

但是如果没有碰到王老师,姜萍还是当下教育体制里不被看好的“偏科生”,她的梦想是去浙江大学,但现实的她大概率只会成为二本生,日后工作难找,难以上岸。

整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而更加令人揪心的是,某些家境贫寒、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孩子,上学成绩平平却暗藏数学等学科天赋,却很少有机会得到发掘。

就像这个报道中里面对姜萍家长和初中学校为数不多的内容提到,他们并不支持姜萍一心钻研数学,认为这种偏科对高考无益,高考并不只考数学。

在唯分数论的社会大环境下,也缺乏真正懂得挖掘孩子天赋潜能的"恩师"。

他们往往缺乏"贵人"指点,也很难有机会参加各类赛事锻炼,最后的下场往往只能是早早进入社会大学深造。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当别的同龄人都在刷高考题的苦海中,姜萍却能在16、17岁就接触到高等数学并开始自学,参加含金量很高的数学竞赛,他的导师王闰秋的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肯定是有漏洞而且不是绝对公平的。

就像高中竞赛,一些普通高中根本接触不到任何消息。

就算你上了重点高中,学校也往往都会把竞赛的机会给最好的班了,一般的平行班没这资格,那那些普高、中专的人机会只会更差!

这告诉我们一个事情,中国从不缺数学天赋高的人,尤其是社会底层的人里面,总是人才辈出,但是晋升的机会总是被拥有更多社会资源,掌握更多信息的shang层子女所攫取。

很多人因为家庭、出生背景的原因,没有很好的机会,经常迫于现实的压力,遇到各种的不顺和挫折,进入到对他们非常不利的环境里面,导致他们的天赋被埋没。

今天有一个姜萍一鸣惊人,下面就有无数个赵萍、张萍、李萍虽有着绝世天赋但怀才不遇。

然而,我们更期待的是教育公平的"大幕"彻底拉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与优秀老师结缘,找到最匹配自身特质和梦想的成长路径,而不会止步于被生活现实所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