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记者 封莉 北京报道

药贩授意“参保人”多次、跨区在不同医院使用医保卡多开、虚开药品并低价收购;或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大肆收敛他人医保卡,在多家医院大量配取药物。最终这些低价回收的药品,层层加价后被销售牟利,形成药品倒卖的“黑色产业链”。

据上海警方介绍,2024年以来,上海警方已摧毁医保诈骗团伙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查扣涉案药品20余吨。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支队长叶枫介绍,这条“黑色产业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人员众多、分工明确,且常常根据医保政策的变化,调整作案手法和策略,以此逃避医保部门的监管和公安机关的打击。

上海警方在医保诈骗案件侦办中还发现,犯罪团伙的储运条件简陋,租赁的仓库内混乱堆放着如胰岛素等需要特定储运环境的药品,此类“失效药”流入市场将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据上海市医保局监督检查所综合科科长龚昉介绍,五年来,上海市医保部门共向公安机关移送160余件医保骗保案件线索。“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上海市医保部门对违规定点机构追款6.5亿余元,对违规参保个人追款近3000万元,共追回医保基金近7亿元。”龚昉说。

医保骗保犯罪涉及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贪污罪等多个常见罪名,犯罪主体主要为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等。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医保骗保犯罪依据刑法上的诈骗罪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定罪提供了明确指引。

老人为赚“零花钱”超额配药

一团伙利用105张医保卡,55名“下线”(医保参保人)超额配药,再转售倒卖套现。

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成功捣毁一个利用医保卡超额配药非法牟利的犯罪团伙,抓获涉嫌医保诈骗犯罪嫌疑人58名,查获涉案药品1万余盒,涉案医保卡105张。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上海浦东警方获悉,今年年初,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医保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有人连续配药,并且配的药都是一些基础疾病的常用药。

浦东公安分局三林公安处民警根据该条线索,发现有人指使他人使用医保卡超额配药,嫌疑人在收购药品后,再通过物流发往外省市非法牟利。

侦查员们调查发现,该团伙主要成员王某、陈某,通过社交软件联系外省市的药商弯某。在了解到弯某对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规药品的需求后,王某与陈某便通过微信群拉拢一些上海市户籍不特定退休人员成为下线,或是以有偿借用医保卡为诱饵代为配药,或是诱使下线“参保人”使用医保卡去医院配取药物,再转售套现。

“在侦查中我们发现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持续且稳定,嫌疑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诱使持卡人使用医保卡购买这些药物,然后以较低的价格回收,再非法转卖,从中获利。”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黄少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据浦东警方介绍,一些老年人为了蝇头小利,想换点“零花钱”,便听从王某、陈某指挥,多次前往医院配取药品。待老人配好药后,王某、陈某再至线下,以药品60%的药价找老人收药,并进行集中存储。在药品积累一定数量后,王某和陈某将回收药品集中打包,以药品回收价每盒加价20%的价格,通过物流发货至外省市药商,以此牟利。

在现场侦查中,警方发现,为了降低成本,王某、陈某使用蛇皮袋等简易包装对药品进行打包,导致部分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损坏,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据了解,该团伙已被捣毁,浦东警方抓获58名涉嫌医保诈骗的嫌疑人,缴获涉案医保卡105张、各类药品1万余盒。目前,该案主犯陈某、王某及弯某3人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另55人被浦东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续案件侦查审理、追赃挽损等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据警方介绍,除3名主犯外,另55名嫌疑人都是医保参保人,用了自己的医保卡套现牟利,所以也涉嫌犯罪行为。

销往偏远地区的私人诊所、小药房

近日,通过对“过量配药”“短时多次配药”等异常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上海长宁警方发现了一些疑似利用医保非法牟利人员。

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人员大多与一名外省市赵姓男子关联。民警经过调查取证,逐步确认了赵某在上海市发展的下线“参保人”及在外省负责销售的陆某。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4月12日,长宁警方抓获赵某、陆某、郑某等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及28名配药“下线”人员,现场共计查获各类药品3万余盒。至此,这个通过诱使“参保人”使用医保卡多开、虚开药品非法牟利,诈骗医保基金的团伙被捣毁。

28名“下线”是如何发展来的?据赵某交代,他在上海市各大医院通过“流动式”的方式接触不同病人,一旦发现对方贪小的意愿,便发展其为“下线”。

“双方约定药品交易的价格和交易的地点后,配药人根据赵某的要求在医院进行足量的配药,然后再按照约定的时间在小区或者是车站码头等地进行线下交易。”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马超表示。此后,赵某再通过有非法销售药物途径的陆某负责出售。

为了掩盖犯罪,赵某一般采取点对点上门的方式收药,并将囤积的药物存放在隐藏于居民区的出租屋内,由郑某等人进行管理,待囤积达一定量后,再运往外省交由陆某出售给一些偏远地区的私人诊所和小药房,作案手法较为隐蔽。

为了节约成本,赵某收来的药品无论存放还是运输环节,均未根据药品存放要求采取避光、避湿、冷藏等特定方式,部分如胰岛素注射液等药品因没有冷藏储存而存在变质的风险,还有部分药品因收药、存放等时间过长已临近保质期,病人在购得药物后就可能即将过期失效,存在极大的用药隐患。

目前,赵某、陆某、郑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长宁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8名非法牟利的“参保人”同样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10万余盒药与4500余张卡

近期,上海虹口警方接到线索举报,多人医保记录显示其频繁在同一天内于上海市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所配药物多为治疗糖尿病、脑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针对这一异常情况,虹口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循线调查,连续捣毁4个涉嫌医保诈骗的犯罪团伙,查获涉案药品10万余盒,医保卡、就诊卡、身份证4500余张。

4月17日,虹口警方抓获以王某为首的集“收、配、贩、销”于一体的医保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该团伙利用他人医保卡采取“蚂蚁搬家”式手法分批次、分剂量在不同社区卫生中心配取药品。因特、慢病医保卡在门诊可享受药物80%至90%的报销比例,远远低于市场零售价。“以100元/盒零售价的药品为例,如通过医保配药每盒价格为20元左右,团伙成员低价购入药品后,加价20元至30元不等再转卖给遍布各地的药商、药贩,以此从中牟利。”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于碧波表示。

据介绍,该团伙以同乡亲属为纽带,分工明确,团伙内数人以“兼职赚钱”“免费体检”为诱饵,摆摊诱导老人出借医保卡或以“协助配药”为由,有偿借用医保卡,后期更是发展了一批患有基础疾病、能通过医保途径自行购药的“参保人”,为其形成稳定的药品供应网络。

在该团伙租赁的一处仓库内,民警查获了混乱堆放的各类药物3000余盒,其中还包含50盒布洛芬混悬液、60盒阿莫西林胶囊、300盒胰岛素等需特定环境存储存放的药品,此类药物重新流入市场出售将严重危害群众用药安全。

据警方介绍,该团伙在多个省市均有相对固定的药贩,将药物重新分拣包装后回流市场,警方根据相关物流线索,又捣毁了另外3个位于上海市的诈骗团伙,抓获2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2022年以来,该团伙累计外寄药物700余次,重量近30吨。

民警在调查中还发现,除非法使用他人医保卡配药、贩药外,该团伙还冒领并盗用他人身份证件共计30余张,在上海市20余家医院办理就诊卡4000余张,配得大量自费药物后加价售卖,警方已将相关线索移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