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水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学问都从巫术中来,绘画也不例外。本文阐述了中国画从巫术演变成艺术的过程,简明扼要,非常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在早期人类心目中,鸟类因能自由飞翔,离天最近,被认为是一类能够沟通天地和神灵的动物。鸟类又常和太阳联系在一起,成为太阳崇拜的象征。

对于兽类,人类的感情比较复杂,既是抗争的对象,又是食物来源,因而敬畏参半。而对鸟类的感情,则相对单纯,崇拜和喜爱的成分居多。

在我国,鸟类形象最早可见于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纹象牙蝶形器中。器物的中部,绘制了一个太阳纹的图案,两侧各有一只鸟类的纹刻形象,鸟喙尖利带钩,状若猛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中,描绘了一只鹳鸟捕鱼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4000年前石家河文化风格的玉凤,被认为是最早的神话鸟类凤凰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鹤,既体现了逼真的写实功力,又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鸟类艺术形象的真正普及并进入大众的视野,还是在花鸟画出现之后。

中国传统绘画可以大致分为三科:人物、山水和花鸟。

这是单就题材而言的,并不涉及技法。然而,因题材的不同,在技法上也逐渐呈现出差异。比如人物突出线条,山水注重水墨,花鸟偏倚色彩。

三科的确立,应在宋代后期,或者是宋之后的事情。因为北宋《宣和画谱》还是将藏画分立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个门类。

其时,各门类的发展,已经不均衡。道释、人物、山水和花鸟呈现出明显的鼎足之势。随着发展,道释和番族归入人物,宫室归入山水,龙鱼、畜兽、墨竹和蔬果归入花鸟,于是三科确立。

比较而言,人物画起步较早。秦汉时,墓室壁画、帛画、画像砖、画像石上,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水准的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顾恺之(约345—409)、张僧繇(生卒年不详)、陆探微(?—约485)这样的人物画大家,标志着人物画进入了成熟期。

山水最初是人物画的背景。隋代展子虔(生卒年不详),作为人物画家,特别注重描绘园林景观和亭榭楼阁。从其《游春图》来看,虽然着意于人物,但山水已经是主体了,与后世真正的山水画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中唐的吴道子(生卒年不详)虽是人物画家,但开始兼画山水。

至李思训(651—716)、李昭道(生卒年不详)父子,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画大家了。他们的山水画,因色彩金碧辉煌,被称为“金碧山水”,有别于其后王维(701—761)、张璪(生卒年不详,活跃于8世纪)等人的“水墨山水”。

花鸟这一题材,一开始,也只是人物画的装饰。作为独立的画科,应该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宣和画谱》收录了南朝顾野王(519—581)的一幅《草虫图》,说他“画草虫尤工”。

花鸟画的真正起源,被认为是在唐朝。《唐朝名画录》记载的花鸟画家多达二十余人,其中以薛稷、边鸾、刁光胤最为有名。

薛稷(649—713)是唐初书法家,与欧阳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9)齐名,合称“初唐四家”。薛稷也善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位书法和绘画皆精的大家。

薛稷的绘画题材涵盖人物、佛道、鸟兽和树木等。但据记载,薛稷画鹤最为精妙,以至于唐朝人“言鹤必称稷”。而且他所创立的“六鹤图”屏风,也成为流行一时的样式。

边鸾(生卒年不详)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在中唐德宗时曾任右卫长史。

边鸾擅画孔雀。据《太平广记》记载,德宗贞元年间(785—805),新罗国进献来一对孔雀,能舞,皇上宣召边鸾在玄武门画孔雀。一只孔雀画的是正面,一只画的是侧背。翠绿的孔雀羽毛灿烂生辉,尾羽更如同点缀了金银首饰一般闪亮华美。

“穷羽毛之变态,奋春华之芳丽”,除了技法娴熟,设色精美,边鸾对花鸟画的贡献,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拓展了花鸟的题材。据记载,边鸾擅长画花鸟、草木、蜂蝶、雀蝉。山花圆熟,无不遍写。《宣和画谱》收录边鸾33件作品,除了孔雀,题材还包括鹧鸪、鹊鹞、鹁鸽、鹡鸰、白鹇、鹭鸟、猴鼠、芭蕉、牡丹、梨花、桃李、木瓜等。

可以想见,边鸾的实际创作内容,远不止这些,已经涵盖了花鸟画的多个方面。

二是发展了花鸟画的“折枝”画法。所谓“折枝”,是指画植物花卉不写全株,只选择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画。

折枝花鸟的形式在中唐形成,不知是否首创于边鸾,但一定是边鸾发扬光大,从而声名远播的。五代时,折枝画法已较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为花鸟画家最常见的构图形式。

刁光胤(约852—935),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晚唐天复年间(901—904),“知天命”的刁光胤为避兵乱,进入蜀地。入蜀之前,他已经是京城有相当影响的花鸟画家了。

入蜀后的30余年,刁光胤专注艺术,隐居不仕。据说80岁时还老当益壮,在成都大圣慈寺创作花鸟壁画。《宣和画谱》收录了他24件作品,并评价他“善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之类”。

刁光胤最为后世所知的,是他在蜀地带出了一个好学生——黄筌。正是黄筌,和南唐的徐熙一道,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风,开创了中国花鸟画的鼎盛时期。

我们今天所谓的花鸟画,通常是指以绢和纸为载体,以动植物,主要是昆虫、鸟兽和花卉为题材,以中国传统笔墨创作的绘画作品。

本文节选自《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已获出版社授权独家首发。该书对宋代的花鸟画及蕴藏在花鸟画背后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精彩的解析,图文并茂,是一部艺术史佳作,对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入手。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